老徐
时间:2020-08-31 A+   A- 举报

走近记忆

老徐

王福荣

老徐,余大江中学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也。记得高中第一堂课,老徐自我介绍说,鄙人姓徐名挥遒,当年高考,凭借两篇古文和一篇作文上了苏州大学中文系。

老徐,四方圆脸,个子不高,脖子也不长,常板着一副脸,让人望而生畏。每每上课铃响着,他踱着方步,不紧不慢,直直地往前走,铃声刚停,恰好踱到了讲台,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讲课。

老徐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有次上语文课讲到高兴处,便扯开了话题,“你们啊,当初是我从地上把你们一个个捡起来的。”看着我们一脸茫然无措的样子,老徐打开了话匣。原来,当初我们这届从各个农村初级中学考到大江的学生,分班时让带高一年级的四个班主任发了愁。后来,不知是哪个老师的提议:将所有240多名学生的名字裁剪成纸条,纸条全部撒在地上,以抓阄的形式分班,老徐最后一个捡。最后,拼凑成了我们高一(1)班这个集体,故有“地上捡”这一说。

老徐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听他的课如沐春风,丝毫不觉枯燥。唐诗、宋词、游记、散文……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他都讲得非常生动,引人入胜。曾记得,他在讲解课本上一篇政论性文章时,在黑板上按文章的逻辑推理,大标题、小标题、论点、论据、论证,层层推进,最后发现此文论点、论据、论述,严丝密扣,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讲到最后,他竟一拍讲台,大声叫道,此文绝非作者一人所作,肯定是经过某机构权威专家组集体研究讨论后定稿的。

其实最爱听老徐讲解散文了。曾记得,吴伯箫写的一篇关于讲打豹英雄董坤的散文——《猎户》。该文经他精彩分析,我们也跟随老徐的讲解和文中作者展开的故事情节,好像一起走进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深秋丰收后的一个场景。这篇写人的散文不仅内容深刻,而且作者在艺术表现方面匠心独运,别开生面,欲擒故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但他分析罢此文,老徐却长叹一声,说道:此文最后一句话“我们不但打豹子,还要打豺狼”去掉,该是吴伯箫写得最好的一篇散文了。沉默了一会,他没有多说,我们也怅然,若有所悟。

老徐教学的方法,也别具一格,让我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高二时,老徐布置一篇课文让我们自学了整整两天六节课。有一天刚上语文课,他叫每排的小组长将所有的语文课本收到讲台,随后分发他编写的针对该文章的考试试卷。从课文中某些字的读音,错别字的寻找,用词是否合适、精当,以及将某一段落所有句子全部打乱后让我们重新排列……刚开始,这样的形式让我们措手不及,非常不适应,考得好的不多。但是慢慢地,通过这样的练习,倒逼我们如何去解读文章,分析文章,提高了对段落主旨、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归纳,更重要的是通过句序的重排,明白了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写作水平和自学能力。现在想起,还深感受益匪浅。

老徐带我们班时,已年近六十,临近退休,故时常挂在嘴上的是:“你们是我的关门弟子”。他对我们真的非常用心,夫妇俩一个教语文,一个授数学,传道授业,诲人不倦,而严厉则是必然的。余走读,晚上偶尔客串一下夜自习。曾记得寄宿生讲过这样的事情:某年大冬天,起床铃响后要马上出操、接着上晨读。老徐穿着他那标志性的黑皮衣,戴着帽子,围着围巾,铃刚响就已然站在了男生宿舍门口。透过窗口,看到谁在铃声响后还未有起床的动作,他就站在该男生的床前,要求其上午不必去上课了,睡够觉后下午再去课堂。如果连续两次被抓到,则可能一天不必上课。如此一来,再也没有哪个男生敢不按时起床了。那时,确有男生被“补觉”过,而女生有没有被罚过,则已然没有了印象。现在想想,老徐头也蛮可怜的,这么冷的大冬天,比我们青年小伙子还要起得早,督促我们学习。现想起来,他真的非常不容易,还是挺感动的,鼻子泛酸。

在一般人看来,老徐头年近六十,又是教语文的,肯定是一个迂腐、守旧之人,可恰恰相反,老徐头还蛮有生活情趣的。他在课堂上分析某篇文章时,讲到妙处,兴致所至,手舞之,足蹈之,兴奋异常。又有当某生写得一篇佳作,便声情并茂,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老徐头还会讲一些生活趣事,比如烧红烧肉时,放白糖却比放红糖烧出来的颜色会更好看;做腌泥螺先去沙时,顺时针打多少圈,逆时针转多少圈,沙就退得很干净;他有时还在课堂上对我们大讲摄影和美学方面的知识。他还回忆起自己上大学那会,学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看到娇弱女生一个接一个从楼上跳到垫子上摔倒时的窘相,如何的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那时的老徐,好像完全沉浸在青年时代的回忆,满脸的笑容,掩盖了皱纹,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老徐时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就是:“贫富之道,莫之予夺,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司马迁语),告诫我们要做头脑聪明的人,做不了聪明人,也要做个精明人,启东话叫“要有经纬”。他在课堂上也曾讲起,他的祖父辈从崇明迁徙先至如东,后到启东海复,如何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历史。他还对启东到处可见的芦苇发自内心的深深赞叹、赞美,多年后形成文字,在“启吾东疆”征文中发表,并获一等奖……

那一年高考,吾班同学不负老徐所望,大江95届文科班在启东一炮打响,全市文科状元出自吾班,北大、南开、武大等十大名校榜上有名者众多。一晃二十多年,前几日,余在电梯偶遇时任我班政治教员的启东教育局某领导,当其问起吾是哪届毕业生时,答之,其便脱口而出吾班诸多优秀学生之名字,余也顿感脸上颇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