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凤贤
作为一个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工作者,人生七十有余,30多份荣誉证书见证了我从青春到今天的踏实脚印。
我的工作以写史志为主,史志办一呆好多年。史志面向旧闻,坐冷板凳有时还要看冷面孔在所难免。事在人为,我偏要让旧闻成为“新闻”,让它热起来。
只有心热,才可把冷事办热。退休前20年间,我荣幸地参与了启东第一部党史《海角风云》史料征集,参与了启东第一部县志的编撰,又主编了《启东历史》记册,成稿成书的文字约180万。退休前调研员期间,我不放弃黄金时光,主动请缨,将启东人民牢记总理嘱托、誓夺粮棉双高产的光辉历史,编成《恩泽棉乡》一书,在周总理百岁诞辰的1998年3月5日,在市委大会上,受到秦素萍、唐如浴、毛爱群等老领导交口称赞,市委也称政协史志办做了件深得民心的好事。
说到初稿《雄鹰》那书,许多健在老军人翘首以盼军团史书问世。在他们鼎力相助下,经南通海门启东三家党史办全力支持,由我一人执笔,历时两年,最终审定出版,《东南雄鹰》展翅飞翔江海大地上。
退休后,我在老促会兼职,期间许多人要我帮忙写记念册,我乐意效劳。吴玉珍给丈夫刘志文写书纪念,陈慧为夫君陆平编《无悔人生》,董介群为母亲杨庆英出纪念册,王世珍替爱人陆雨亭出文集等,她们找上门来,我们一起策划,找资料,谋布局、议书名、润文字、定文稿。当《有口皆碑的董家妈妈》成书后,家属多次来信来电,表达了了却一生心愿的激动,觉得母亲又活起来了。我还与人合作还编写了《红霞半天》《启东农村文化遗产名录》等有份量有价值的书。
我退休后的第二份职业是为乡里乡亲讲中国故事。为了上好每次课,我因人制宜地选内容,写讲稿。通过史实,传递感情。几年来,受众不少于万人次。
母亲当初随意给我取名“凤贤”,也许有她的思想,寓意启东话中的谐音“奉献”,我将遵照母亲的教诲,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