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部队已经快五十年了。而军队、军装、军容、军训整整六年的军旅生涯至今让我难忘。六年在我人生中是最短暂的,但也是最难忘的。一生中有许多学友、工友、艺友、商友,最让我难忘的是战友。退伍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那种拥抱、那种握手,想说的话哽咽了,止不住的泪水来不及擦……汽车发动了,火车鸣笛了。最后一次握手、招手也是分手,一切尽在不言中,至今还历历在目。
快半个世纪了,军队、军装、军容、军训这样的词谓在我生命中仍然如亲人般温馨、可爱、可亲,让我终生难忘。在这些闪光的字符中,我们仍感觉到一种精神在闪烁,一种信念在生辉,一种怀念在徘徊。因为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军营中体味过无数的磨难与艰辛。曾经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军队,西北边疆留下了我的汗水足迹。
六年的军队生涯,六年的摸爬滚打,六年的风霜雪雨,我和我的战友一起撑起了一方祥和的蓝天,用无数的锦旗、荣誉写下了属于年轻一代的荣光,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动听壮美的军旅之歌。在这期间,我入团、入党、当班长、评标兵、受嘉奖。几十年过去了,战友重逢,大家都老了,可他们还喊我老班长,而他——我的战友已经是退役的将军。将军握住我的手,“老班长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呢!”。为此我感到骄傲,这一切我们仍然记着、想着、念着,心里像一团火。
当我穿着一身崭新的绿军装一脸稚气地来到向往已久的军营时,当点到我的名字时,一声“到”是那样的铿锵有力,这一声“到”意味着我是一名军人。显得庄严神圣。一声“报告”显得有礼有节。因为我是军人,穿了军装得有一种“军威”。这一举一动,让我感到新奇、陌生、感到自豪。记得刚到新兵营,营区门口挂着红底黄字“欢迎新战友”的条幅,整齐的营房,洁净的走廊,还有那令人惊叹的豆腐块(被子)一一醒目地映入我的眼帘。一到班里,班长又是安排床铺,又是嘘寒问暖,打洗脸水,端洗脚水,陪我们洗澡,带我们去食堂……我感到班长就是我大哥,就是我亲人。
紧张的军人生涯从新兵营开始,起床号、熄灯号响起,就有一种紧张感,可班长还在喊,不断催“快点!快点!”……开饭集合,唱歌、学习、点名、出操,一天到晚紧紧张张。军训开始最辛苦,站军姿,傲然挺立,纹丝不动,宛如一座雕像,个把小时下来,腿麻手酸,冒汗,站立不稳。坚持、坚持、再坚持。我怀着一种信念,怕苦还当什么兵。训练场上,口令声相互交替“立正、稍息,向左看齐,向前看,起步走”,分解动作“一、二、三”,大家在班长、排长的口令下,有力地、整齐地抛臂、踢腿,谁也不吭一声。训练结束分到连队轻松多了,练就的基本功平时都用得上,不管数九寒冬还是炎热酷暑,无论是操练还是集合,无论是比赛还是拉练,我和我的战友都以标准的军姿,熟练的动作,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这个作风,这个传统,这个习惯回到地方至今我还改不了,也不想改。因为我的工作、事业、家庭生活也需要这种作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我们都老了,几次的战友聚会,当年的英俊小伙而今都是齿落发白,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退了休,离了职。如今儿孙绕膝,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当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人生活依然熏陶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有今天,是从军队这座大学校走出来的,军营是我成长锻炼的摇篮,是我脱胎换骨的熔炉。六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我的筋骨,锻造了我的品格,形成了我的思想,养成了我的习惯,这一切至今还带有一些“军味”,一辈子不后悔!
徐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