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荷池映海棠
时间:2018-07-06 A+   A- 举报

绿波荷池映海棠

——访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刘德昌

 

今年,是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七一”前夕,我们几位新老党员相约一起前往苏北古城淮安市,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共同缅怀周总理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一生,激励自己不忘初心,坚守信仰,争当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出生在淮安市,今淮安区驸马巷一侧的周公馆内。咿呀学语,初识文字,从此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120年沧海桑田,淮安古郡已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被颁认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每逢建党、建军、建国纪念日前后,来自各地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络绎不绝地来到纪念馆和故居,见证革命领袖高风亮节的道德风范。

由邓小平题名的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淮安区永怀路2号,由2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1个纪念岛、3个人工湖和绿色的芳草地组成,占地总面积为40万平方米,其中70%是水面积。纪念馆外呈四方形内呈八角状,以四方八面寓意周总理精神普照中华民族;馆的四角4根柱子高26米,寓意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整整工作了26个年头;入馆处铺设了51个台阶,代表周恩来出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时年51岁;周总理青铜雕像的高度为7.8米,象征着总理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

在委婉深沉的《家乡》轻音乐声中,我们迈步登上台阶。展厅内“走出淮安古城”“南开大学出国求学”“进入黄埔军校”“‘八一’南昌起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登上天安门城楼建国大典”“联合国主席台的身影”一组组史诗般的照片,把时光倒回,让我们看到了周总理高尚的心灵、坚强的意志和不朽的精神……

回顾总理光辉的一生,耳畔仿佛又响起了他那“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壁破,难愁蹈海亦英雄”的豪迈诗诵,心中激起了浪花朵朵……

站在纪念馆高处俯瞰,荷花池池中荷莲叶如芭蕉扇,叶间的花蕾正待绽放。馆外有湖,湖中有池,池中有荷,水底有藕,不禁让人想起了对荷莲“出淤泥而不染”的赞美之词。

周恩来胸怀国家大事,民族安危,自从走上革命道路以后,再也没有回过淮安古城。兴建纪念馆时,中共淮安区委、区政府按照设计要求,仿造了周总理在北京工作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当年周总理亲手在西花厅种了不少海棠花。如今仿建的西花厅内海棠花也已生机勃勃,深深地扎根在淮安大地。

1998年,适逢周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心连心”专题节目组组织100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在荷花池旁边栽种了100棵海棠树。树身倒映荷塘,斜风细雨中映照出了海棠树的暗香疏影,暴风骤雨中历练出了海棠树的刚强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