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意义的“gei”就是跪拜意义的“跪”
时间:2018-02-09 A+   A- 举报

徐乃为

方言研究中的本字溯源考证是极为艰巨繁难的工作。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我们使用的汉字,基本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在普通话中是完全对应的,在方言中则相差甚远。普通话“人(ren)”字,启东方言白读(口语)“nin”,文读(教育)“sen”;“吃(chi)”字,方言读“qie”;“龚(gong)”字,方言读“jiong”;以上几例的声母、韵母均不同。普通话“死(si)”,方言读“xi”;是声母不同;普通话打(da),方言读“dang”,是韵母不同。但这些字,我们还是知道其对应而能正确记录。但有些方言的本字是什么就很难考证。譬如说,衣裳缩水而由长变短的“究”的本字,劳作间休息意义的“爽”的本字,引诱意义的“冒吼”的本字的溯源就很艰难(以后文章中会陆续考释)。

本文考释站立意义的“gei”字,如“gei柜台”,“gei黑板”,“gei在门口”,此字表达的意义是“站、立,站立”。此字在《广韵》中写如“徛”,释义“立”。其实此字的本字,就是如今普通话中“跪拜意义”的“跪(guei)”。

方言本字考源不是“猜测”,而是根据读音与意义的演变,有时还涉及字形,以及风俗文化的因素综合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从读音说,“gei”与“跪(gui)”只差介音“u”,介音是语音发展中的细小衍生,也可以在演变中消失,是音变的一种。如普通话“男(nan)”,启东话读“nian”,多介音“i”,其实是一个字。又如“框”字,启东的老派白读即“kang”,而年轻人即“kuang”,也相差介音“u”。由此可知,“跪(gui)”的古音即“gei”。

再从意义说,“跪”,是相对于“坐”的动作。古人无凳子,双膝着地,臀部靠着于脚跟,谓之坐;臀部离开脚跟,直腰谓之“跪”。清赵翼《陔馀丛考·古人跪坐相类》:“盖以膝隐地,伸腰及股,危而不安(着)者,跪也;以尻(臀)着跖(脚跟),而体便安者,坐也……据此则古人之坐与跪,皆是以膝着地,但分尻着跖与不着跖耳(跖:脚跟)。”其意思是:臀靠着脚跟的是“坐”,臀离开脚跟的是“跪”。现在坐在凳椅上,即臀部靠着凳面,臀部离开凳面时,就是“跪”,就是站立的形态了。可见,启东方言中的“gei”字,保留了臀部离开所依着物的古义。正是启东(含崇启海等方言区)的“跪”赋予此古义,为表示区别,在用“跪拜”意义时,则另用“跽”字。值得注意的是,“跽”不仅是“跪”的同义词,而且古时还应当是同音字:这可以从“贵”字启东话中文读“gui”而白读“ji”,“鬼”字文读“gui”而白读“ji”,“水”字文读“sei”而白读“si”,从而逆推,今读“ji”的“跽”,古读“gui”。若理解为“跪”读“gei”时是站立义,读“ji”时是跪拜义;此跪拜义后另造“跽”替代之,也可以。而“徛”字读音同“跽”字,也可理解为另造字。

此字的考释本人做于二十几年前,曾请教中国社会科学院方言研究所的崇明籍研究员张惠英女士,她说这一结论完全正确,正是她告诉我一般人用《广韵》中“徛”作“跽”字,袁劲先生《海门方言志》亦然。这里告诉我们,我们可能在以前的书籍中看到同音字记方言字的现象,请不要以为古籍的记字就是正确的;方言考证,是要用“音形义”作科学辨析考释才能作出结论的细致的工作。这里不是说《广韵》错了,只是说“本字”应当是什么字;本字的引申义再另造他字是常见现象;文字的演化中,本来就产生许多同音字、异体字作细微区别。如“复、複、復、覆”,“干、乾、幹、榦”等,有交叉、相同、差异等复杂的关系。

【说明:方言记音应用国际音标,音调调值也比普通话四声复杂得多,此普及文字,用普通话拼音,不记音调。如方言音“吃”是入声字,记如“qie”只是相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