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舅
时间:2018-02-09 A+   A- 举报

老钟

百度百科搜索,阿舅有两义。

其一,舅父,《隋书.五行志上》:“周初有童谣曰:白杨树头金鸡鸣,袛有阿舅无外甥。静帝,隋氏之甥,既逊位而崩,诸舅强盛。”《水浒传》第十四回:“少刻,我送雷都头出来时,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认你做外甥。”

其二,妻的兄弟。《水浒传》第四十九回:“顾大嫂说:伯伯,你的乐阿舅透风与我了。”《儒林外史》第五回:“你两个阿舅,姓王…….听见妹夫请,一齐走来。”

可见,阿舅称呼并非沙地方言中独有。只是沙地方言中,只取第二义,而无第一义,阿舅专指妻子的弟或兄,而非指舅父。沙地方言中,舅父一般称呼为娘舅、舅舅。

那么,何以把妻子的弟或兄称呼为阿舅呢?(其实,为了说明关系,旧时也称妻子的弟兄,为内兄、内弟的。)原来,把妻子的弟或兄称为阿舅,是跟着自己的孩子叫的。阿,即是北方方言中的“俺”的谐音,“阿舅”即是“俺舅”是我孩子的舅舅,是把自己降辈分、跟着自己孩子、称辈份呼,是抬高对方、尊重对方,也是一种自谦的表示。这样说来,称呼阿舅,并无恶意而是敬语。你看,如果你的儿子结婚办喜酒,自己的阿舅也即儿子的舅舅是要坐头位的(上宾)。

当然,在沙地方言的语境里,被称为阿舅是表示自己的姐姐或妹妹要嫁给对方,称人家为阿舅是表示占了人家的姐或妹,占了便宜。这其实也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映,娶认为是进,是赚是占便宜,而嫁认为就是出,是蚀、是亏。所以,宁做人家的姐夫,而不愿做人家的阿舅。也正是这样的意识,人们之间开玩笑,就偏要拿阿舅说事,不管是否实现,好像只要叫人家一声阿舅,自己就已做了一回人家的姐夫,赚了,从而得到精神的愉悦(自我感觉)。有时,为了加强这种感觉,还在阿舅前面加上一个定语,叫“乌阿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