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抄》的全称是《革命烈士诗抄》,我收藏的是1959年出版的第一版,是一本珍贵的书籍,一本我读了五十多年的诗集。自从国家确定了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后,我总要在这个日子来临前夕重读《诗抄》。
我第一次读《诗抄》还是在60年代上中学的时候。这本书在当时也是紧俏书,班里仅有一本在同学中传读。由于书少,大家轮流传读。后来我自己买了一本,还买了小说《红岩》。我和班里几个文学迷聚在一起,反复地阅读,还研究诗的格式、韵律和他们写诗的背景。我们为那些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动,为他们动人的诗篇流泪。从那个时候开始,《诗抄》里李大钊、夏明翰、吉鸿昌、杨靖宇、赵一曼、叶挺、方志敏、陈然,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坚强的身躯,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记忆里;先烈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仰,融进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我们一起高声朗读烈士夏明翰的诗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我们一起高声朗读烈士吉鸿昌的诗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那些震撼山河的诗句坚定我们的信仰,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励我们的斗志。那年元旦的迎新晚会上,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陈然烈士的诗篇《我的“自白书”》,编成独幕话剧演出,获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此后,朗读“诗抄”,成了同学们的喜好。
1964年,歌剧《江姐》公演,又是一个轰动。结合烈士们的诗句,那些囚禁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烈士们临刑前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让我们感动。那时,他们已经听到了解放军的炮声,重庆眼看就要解放了,但他们很清楚自己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自己的感慨留在他们的诗句里了。你听:烈士刘国鋕的诗句: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悔!就义前江姐的遗憾是:回首平生无憾事,只恨不能亲手把新社会来建造!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没有胆怯,他们有的是对革命前途的信心,看到的是光辉的未来,如烈士李大钊诗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然是一个赤旗的世界。《诗抄》的强烈感染,成为激励同学们毕业后在社会上奋斗拼搏的动力。
在我们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上。大家从各地汇集到家乡。好多同学是在恢复高考后进的大学。同学们一见面很快聊到《诗抄》,又是一番感慨。在座谈会上,同学们坦诚交流,介绍自己毕业后的经历:有当过老师校长的,有当过局长科长的,有掌管过财务大印的,有当上企业家的,还有几个始终在务农的。现都从各自岗位上退下来了。几十年的岁月,证明了我们都能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教书,兢兢业业工作,清清白白当官,都做了一个完整的人。尤为感动的是那几个一直在当农民的同学,从没进过城,但他们用勤劳、诚实、好学的精神培养了下一代,让他们的子女成为国家优秀人才。
在同学聚会上,当年朗读《诗抄》的、排演独幕话剧的同学们已由青年变成了老年,我们年龄变了,容颜变了,但信仰没有变。《诗抄》已经由我们这一代传到下一代了,并会代代相传。今年“烈士纪念日”前夕,我重读《诗抄》,感觉每一段诗文,每一句诗句,都还是那么闪光,那么壮丽,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诗抄》象晶莹的宝玉,岁月愈久便愈加灿烂生辉。因为它们不是一般的诗篇,它是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先烈们用鲜血写成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