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为何被称为“大红衣”?
时间:2017-09-29 A+   A- 举报

启东人把“媒人”称为“大红衣”,还有一个其他地方见不到的习俗:在婚礼过程中,活泼好事的年轻人喜欢给媒人涂“红胡子(红苏芽,特指男性媒人或女性媒人之夫)”。这似乎是“大红衣”的“題中之义”,是份所该得;这能给宾客带来阵阵欢乐与嬉笑。

早年,本人在黃海边挑泥筑堤的休息之际,有人将此问题问及一个见识较广的自称是谢灵运后代的谢氏老伯,此老正是大队的水利技术员;谢老伯略加思索,这么说道:

哎!媒人不好做呀,俗话说“包做媒人包养囝”,这倒罢了;还有的男方要“三包”,包女方是小娘(处女)呢……有一次,一个媒人给老朋友的儿子做媒,老朋友就提出这一要求。媒人拍胸脯保证:“包在老夫身上。”于是开玩笑说:“这就叫老公爹你去检验啦!”谁知老朋友竟然说:“这有何难!只要教儿子在当晚将一白丝巾放于婚床的新妇身下即可,若第二天染红,即小娘无疑。无红么,——”媒人口气一转:“好!若见红的话,我可要用‘红丝巾’涂你的‘苏芽’的呀”;男方之父说:“好!如不红,哪怕杀一条狗,也要用‘狗血’涂你的‘苏芽’……”

这谢老伯不像信口开河,似是有所依凭。但是,想必他是移花接木。“大红衣”与“红苏芽”的根因应当与这一故事无关。“大红衣”是“大红爷”变读后的替代写法,“红爷”其实是“红娘”的仿词。红娘本是《西厢记》中宰相小姐崔莺莺的丫鬟,他在张生与崔莺莺的婚姻中穿针引线,出谋划策,终使“有情人成了眷属”,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后来,人们把“媒人”称为“红娘”,于是男媒人即是“红爷”,“大”则表明是“大媒”。

“爷”字是可以读成“衣”字音的。本人小时候,常听父辈说某人喝酒脸红如“关老爷(读衣)”。五六十年代的“越剧”中,仍将“老爷”称如“老衣”,但“少爷”则一般不称“少衣”。

为什么有此音变呢?这应当是一种文化现象,类似于避讳的文化现象。关羽的崇拜,经民间与官方的迭加影响,逐步升级,渐至于“文圣”孔子相同的地位,成为“武圣”;宋元时已被当时皇帝封为“帝”。而“圣人”与“帝”就得不同于凡人,应有不同于常人的称谓,就如皇帝的名讳应当回避一样。而“老爷”则是民间的常称,“关老爷”又是千百年来的惯称,于是“一韵之变”改为“关老衣”,成关羽的专称。这“红爷”应当是占了“关老爷”的光了。

至于民俗中涂红媒人的胡须,应当这样解释:关羽的特征是“红脸”,媒人既然有一“红”字,又借用“关老爷”的“爷”的读音,更当有红脸之实,因此涂而红之;至于特别着重于胡子,“胡子”是“爷”的特征的缘故。

这里,我们得到语言民俗学的一个重要启示:避忌是音变的重要原因;音变是避忌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