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名媛”中山路
时间:2017-09-08 A+   A- 举报

金秋9月,美丽鹭岛迎来金砖五国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继鼓浪屿申遗成功后,一座为爱的表情而生长的城市,再次聚焦全世界的目光。老街中山路也修旧如旧,绿化彩化花化,一片为爱的内涵而种植的家园,表达对会晤殷切的拥抱。

中山路之所以闻名,在于“海上街市”的历史缘由。它的兴起,得益于华侨的踊跃投资。百年前随国内埠际贸易的繁盛,原先英国人在新加坡建筑上的改造风格,被华侨沿用在中山路的建筑规范中,建筑底层都留有一条小巷,免去路人风吹日晒之苦,骑楼的建筑形成现在店家的经营模式,上面住人,底下开店,成为独具一格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山路一头连着百年骑楼,摇曳着南国风韵和闽南乡情;一头连着碧波荡漾的台湾海峡,与水月风花鼓浪屿遥相呼应。站在鹭江道的中山路口,新设立的700平方米的平面石雕成为小广场引人注目的焦点。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厦门成为闽南华侨最重要的出入口岸。当时华侨家书通过侨批信局一封封邮寄回,在这个石雕上一条条汇集于厦门的线条,正是当年割舍不断的情感之路。

提到厦门的城市面貌,中山路为数众多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可小觑。从去年底开始,市区建筑进行坡面和立面改造,其中大多属于历史风貌建筑,中山路包括周边多条道路,全长4公里沿线,总共413幢楼完成了立面整治,自西向东一眼望去,两侧那些打上中西文化交流印记、在岁月长河逐渐褪色的老建筑亮堂许多,经过修旧如旧的“呵护”,质朴古雅的南洋风格愈发浓郁协调,重焕岁月淘洗的光彩。斑驳的墙体与做旧的木窗,更为老街平添往日神韵。入夜,五光十色的灯光和摩肩接踵的人潮,灿若星辰。

沿步行街漫步,除了开得争艳的三角梅、叶子细碎的凤凰木经过精心修剪补植、安装防腐木花箱之外,组合陶艺花圃,垂直绿化大花盆组合小品和垂直绿化墙,花木扶疏秀美雅致,游客还会看到琳琅满目的美食:面线糊、沙茶面、鸭肉粥、芋包、海蛎煎和花生汤等。眼花缭乱的老字号:黄泽和、吴再添、1989烧肉粽、大中沙茶面等,似乎每一家都是经过岁月检验的绝世好料,让人忍不住跑进去大快朵颐。

阳光穿透水幕摇曳,轮渡喷泉广场,琴音鹭波主题的花雕景观,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留念,海天一色,不知看的是蓝晶晶的天空,还是广袤深邃的大海。依托框架用绿植编织的钢琴旁,2只白鹭伴随着海浪在旭日中嬉戏。独立鹭江道一侧,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透过花雕将鼓浪屿的美景融入其中,景在海上,海藏景中,平和天风,沉静海涛,将凝固的《鼓浪屿之波》音符挥洒得云卷云舒。

常言道:有朋远方来,喜从心底生。从厦门大学到凤凰木,从红砖大厝到筼筜湖,从鼓浪屿到中山路的老巷,太多的文化意象,让人们感知鹭岛的温暖与细腻的情愫,以最美的姿态欢迎八方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