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季节,雨后黄昏,小城华灯初放,空气十分清新。与文友走出“绿城”南门,在宽阔的惠阳路上信步慢行,只见得惠阳港河东河沿上,一排以钢铁为框架、铝合金板为版面的广告牌,一块接一块立在民乐路与人民东路之间,集河流桥梁、花草树林、道路车流为一体的东郊风景线,给人予扑朔迷离的感觉;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启东美好家园”,“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随手公益、爱心相伴,日行一善、快乐无限”等公益广告词,主题明确言简意赅,让人十分清楚地明白了自己与创建文明城市之间的关系和如何争当文明市民的基本要领。
在人民东路上迈步西行,只见以“树新风、讲文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牌,从华山中路起鳞次栉比地排立到市建路口;在繁体行楷“中国梦”字样的引题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兄恭弟谦”等公益广告,颇有古文风韵。
出生在建国初期的我们这一辈,初识公益广告的时间,是在“人民公社”期间,其主要内容是,“铺张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勤俭节约是最大的光荣”,“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等,通常书写在机关、学校、商店的围墙上。时间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些公益广告,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至于祖先留下的“火烛小心,大家当心”、“穷灶口、富水缸”、“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用心念书、才有出路”等口头广告,已经传承到了下一代。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有偿使用土地两项基本国策的出台,“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了子孙后代,请你珍惜土地”的公益广告,张贴在大街小巷、乡下村头,叫响在有线广播的喇叭里,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让人终身难忘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以《人民日报》社论标题为内容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公益广告,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针对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反对一切向钱看”,“崇尚真、善、美,鄙弃假、丑、恶”,“守法经营光荣,偷漏税收可耻”等公益广告,弘扬了社会正气,助推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创意深化到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力求通过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善行的个人文明,助推自由、公平、平等、法治的社会文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全文立足于个人、社会、国家3个层面,用12个词组24个文字精心构思的公益广告,体现了56个民族的人心所向;由此,公众传播媒体不惜版面、黄金时段,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大力,增设完善立体设施,让人置身在多位一体化的公益广告文化氛围中,全方位地解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阔的江海平原上,亮出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更为欣喜的是,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为了帮助市民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诠释。由此人们看到了“友邻、明礼、行善、节俭都是中国福”、“诚信”、“善行”、“诚立身,礼待人”等公益广告词,从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7个方面,让受众认识到,古今往来,诚信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全民阅读,书香启东”;“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托起明天的太阳”,公益广告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由此,本篇拙文也算为公益广告做了一回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