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蹭电视”
时间:2017-07-21 A+   A- 举报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是十分稀罕的物件,我们村里,只有镇办企业砖瓦厂有一只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平时锁在会议室的柜子里,只有在工人午间休息的时候,专门负责看管电视机的姜老头才会打开柜子,让工人们看会儿电视。我们这群小孩,吃好中饭早早去上学,却中途折进了砖瓦厂,躲在工人中间“蹭电视”。

姜老头很凶,决不允许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吵闹、嬉笑,否则就会把我们赶出去。为了看电视,我们不得不轻手轻脚、屏气凝神,有时看到有趣的镜头,也不敢放声大笑。在这种压抑的环境里,我们“忍辱负重”坚持看完了《西游记》《射雕英雄传》《血疑》《济公》等电视剧。等工人上班时间一到,姜老头就关了电视,锁上柜子,我们也恋恋不舍地去上学。出了砖瓦厂的大门,我们又立马恢复了孩子的天性,照着电视里的剧情和角色,一路上打打闹闹,一路欢声笑语。

直到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村的姚伯伯从上海带回来一台14英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姚伯伯原是知青,有很多上海亲戚,那些上海亲戚常接济他,所以他家在村里算是十分殷实的。

姚伯伯家买电视机的消息在村里顿时炸开了锅。当姚叔叔用自行车驮着电视机进村的时候,全村老老小小、男男女女都去看热闹,仿佛是谁家迎娶新娘子一样欢天喜地。

光有电视机还不行,放出来的图像都是雪花。还得用竹杆架起铝条做成的天线,竖立在院子里。等到调整频道的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抱着竹杆慢慢旋转,并大声喊:“清楚了吗?”“还没好,再转一下!”屋里的人大声地回应。院子里的人继续转动竹杆,如此重复几次,直到屋里的人喊:“清楚了,清楚了。”

自从姚伯伯家买了电视机,我们常去“蹭电视”。每当夜幕降临,姚伯伯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四邻八舍从四面八方赶来,小院里立刻人头攒动,大家在电视机前里三圈外三圈围坐着,像看露天电影一样。当熟悉的电视剧片头曲响起的时候,小院里立刻安静下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专注地看着电视,生怕错过了精彩的剧情,大家随着电视剧情时而大笑、时而愤怒、时而担忧、时而紧张、时而流泪……那时的电视机能接收到的频道很少,就两三个台,电视节目也不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渴望》《封神榜》《四世同堂》《上海滩》《霍元甲》等连续剧。黑白电视机,简直就是一个神秘的魔盒,给我们贫瘠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斑斓的色彩。

那时候看电视最无奈的是,正看得入神的时候,电视机突然就没有了声音,屏幕上图像消失了,然后慢慢变成黑色——停电了。那时农村里经常停电,看了一半的剧情突然就断了,人们不禁发出一声声叹息。然后东家长李家短地聊天,耐着性子等来电,小孩子坐不住,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灯突然亮起来的时候,大家齐声欢呼,继续看电视。有时,电一直不亮,等到哈欠声不时响起时,失望的人群才会慢慢散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有电视机的人家渐渐多了起来,我家也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从此再也不用跑到别人家去“蹭电视”了。再后来,我家又买了一台18英寸的彩色电视机,那台黑白电视机仿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隐退。

如今的电视不断更新换代,液晶的、等离子的、背投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节目越来越丰富,可是,我们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聚在一起看电视的那种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