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缝草斋映师魂
时间:2017-06-12 A+   A- 举报

今年端午节,我回了一趟老家启东,在一家名为江海渔都的酒店里,和几位分别近半个世纪的老师欢聚述阔。短暂的聚会结束后,我在酒店的门口和大家握别。就在这时,最后一位老师过来,有力地握住我的手,真诚地邀我去他家看看。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陆继权。陆老师今年78岁,他个瘦细腰,头发稀白,这么热的天,还穿着一件厚厚的长袖T恤,外面还套了一件类似摄影马甲的背心。但他精神甚好,音高气爽。我想开车送他回去,他说,不要了,我有自行车。说着就跨上车,消失在茫茫车流人海中……

陆老师和我住在一个生产大队。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我刚刚小学毕业时,陆老师就是当地的名人,在有线广播里、在一个小队一份的报纸上,经常可见他的大名。当时我因小升初成绩好,被县中录取。但是这些县中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他们正在忙“革命”,无暇顾及我们。所以,我就在等待学校发通知上学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小队里当学习辅导员,也参加大队里一些活动,平时喜欢写写“豆腐干”之类的小文章,从东到西划划标语口号,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陆老师。

我们这个大队东西有4、5里路,是个狭长的地形。他在西片,我在东片,但是,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当时我知道他是个老师,而且是个很厉害的老师,他的文章、他的报导、他的钢笔字,都是最好的。虽然他很出名,但是人特别谦虚和气,有时候在他家里他给我们谈报导线索时间晚了,他就让师母黄益群多煮一点饭菜,留我们在他家里用餐。吃了饭后,就留我们在他的书房里看书。因为当时我还是个毛头小孩,人家都看不起我这个穷孩子,因此我有自卑情绪。但是,陆继权老师待我如兄弟。我写的稿子,他都要逐句修改;我反映的报导线索,他都认真听取我的意见,指点我如何去采访。后来我知道,陆老师当时是公社的通讯报导员,还是专职的。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精力超好,手里总是卷着一本杂志,笑嘻嘻地和你探讨一些问题。长年累月,毫不厌烦。两年后的1968年,我按照教育局关于就近入学的通知,到了我老家附近的一家初中上了学,第二年竟上了高中。就在我的中学学习阶段,陆老师还一直关心我。在寒暑假里,我只要一回到家,陆老师就联系我,一起参加一些采写活动。在陆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作品经常发表在一些报刊上。记得我们采写的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稿子被人民日报发表,我还成了启东广播站的通讯员。

1972年底我参军当了兵。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里,我因能写作而得到提拔重用,先后7次立功、15次受奖。官至副处,部队红人。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我都以陆老师为榜样,像他那样去工作,去读书,去生活,实现了我的“平稳起飞、安全着陆”的人生目标。

在这次和老师的聚会上,陆继权老师向我赠送了他写的4本著作。他在《追求》(黄河出版社出版)的扉页上挥笔写下了“思成存正”的字样,我如获至宝。回到无锡后,我逐本阅读,反复领会,陆老师的形象在我的面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

陆继权老师是位中国小品文作家。他的《星光灿烂》(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共有8辑,20多万字,时间跨度从解放前到今天,书写的人物大至文学泰斗郭沫若,小至幼儿园学生,都是一篇一篇累积而成。

陆继权老师还是一个诗人,他的诗体广泛,格调清新,内容丰富,五言七律,均有涉及,叙事、抒情、寓言等一应俱全。打开他送我的《车前草》(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诗集,200余篇作品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以精巧的手法加于润色描绘,托物言志。他认为自己是草根诗人,他的诗是写给平民百姓看的,所以他的诗直白如话,没有那种朦朦胧胧的叫人看了如坠云里雾里。他撰写的作品《贪睡的人》获得全国第一届“金骆驼”创作优秀成果奖,《灭火机》获全国第四届金江寓言文学奖。他现在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和南通市文化研究会会员。

陆老师常说自己在物质上是穷汉,精神上是富翁。他平时唯一的嗜好就是爱书如命。“可以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书,数十年节衣缩食一以贯之”。那天席间,他告诉我,在自己家乡那个地方,他用自己一辈子的积蓄盖了一幢三层小楼,其中有一层是用于藏书读书,整齐干净,书橱里摆满了50余年精心收藏的各类书籍,“富可敌国”,熠熠生辉。“闲暇翻书乐,百趣扑面来,置身情趣中,神仙也羡慕。”陆继权老师把这层书屋取名为“岩缝草斋”,他把自己喻为是岩缝中的草,不畏艰难,经风浴雨,倔强地生长。他就在这里写诗作词,修炼文笔,孜孜不倦,恣意汪洋,以德润身。这种小草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和崇高!

陆继权老师在退休前的工作单位是启东市教育局。他按照组织上的安排,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启东教育史的编撰工作。与此同时,还参与撰写了许多由启东市政协布置的各项调查和文字出版工作。他告诉我,读书和笔耕是没有退休的。在有生之年把想读的书读一读,想写的文章写出来,这样,当那天真的到来的时候,也就没有遗憾地泰然地走了。

这就是我的老师陆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