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汽车,以前想都没想过,这辈子还真赶上了。现在,开汽车像骑脚踏车,稀疏平常。每每与人闲谈,倘若没有驾照,觉得周身不自在。也许是自己想多了,但学开车是大趋势。
经不住家人的催促,去年终于考驾照了。我学的是C1照,要完成理论知识、场内驾驶、道路驾驶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等学习考核。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此话真一点没错。学车一阵子,受用一辈子。
学开车首先学理论,装帧精美的教材配有动漫碟片,学起来倒也轻松。看到图标,瞬间反应。什么右转让左转、车辆让行人……学着学着,“礼让”一词在心中绽了出来,这是驾驶理论核心要旨。也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礼让,不仅是修养更是安全,聪明之举,高明之处,礼让让出一片吉祥,让出一片天空。
通过了理论考试,进入场地练习,心中不免有点躁动。且慢,师傅慢条斯理地给你讲起了“如何上车?”“唉,谁还不会上汽车!”心里直嘀咕。
上车前,必须围着车子看一圈;上车时,先抬右脚侧身上车;上车后,系好安全带、然后再启动,踏刹车、踩离合、挂好档、放手刹、打转向、按喇叭……我一边背书,一边操作,好像孩子学步。
教我的师傅是个中年人,大块头、大眼睛、大嗓门,20余年驾龄,“地基打不牢,开车要抛锚”是他的口头语。用哪只手开车门、迈哪只脚上汽车、眼睛往哪里看、方向盘怎样握,细微小节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倘若丢三落四、拖泥带水,他就立马指出,让人直冒汗,用“鸡蛋里挑骨头”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用他的话说,三岁定八十,细节定成败,基础是烂泥,焉能砌高楼。的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是做任何事情之必须。我小心翼翼做着,生怕有丝毫闪失。
枯燥的基础动作不知做了多少遍,定型了,才真正进入场内驾驶阶段。看准点,打方向,转几圈,他都条分缕析,讲得明白。并特别叮嘱,“静心开车,按规开车”。心浮气躁,马虎草率,就容易越线。动作欠缺,偷懒耍滑,则车开不到位,必须老老实实做好每一个动作,场地练习,很熬人,考验着一个人的毅力和韧劲,好像不断与“线”较劲。有句时髦话说“底线思维”,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细细实线,尤如铜墙铁壁,须臾不可触碰。开车这样,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家有家规、厂有厂纪、国有国法,违规就要受到惩罚,必须在线内行动。
场地科目考核通过后,转入上路练习。初次上路,手紧紧握着方向盘,手心直冒汗,师傅反复说:“心态要放松,乘势点。”遇有情况,第一反应“按喇叭”,师傅坚定地说:“踩刹最保险,主动点”。想想也是,喇叭再响,他人不理,确是白搭。车辆向前开,我的上身紧靠方向盘,眼睛恨不得看到前轮。此时师傅认真地说:“不要只盯眼前,看远点。”事实证明,眼睛看得越远,处置情况越从容。嘀嘀嘀嘀……后面车辆催促着,弄得人心烦意乱,师傅却淡定地说:“把住方向,定心点”。事后,师傅向我解释,开车一般“让时不让位”,心浮气躁轻易变换方向,就可能出现大的失误,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是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苛求自己,为达到某个目标苦苦追求,弄得心力交瘁,但就是不遂人意。不如放松心情,乘势而上,或许人生更精彩。我们总是用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有时还怨声载道,不如坚持立足当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最佳效益。我们总是在乎眼前得失,不如登高望远,筹划好自己美好的人生。我们总是面对浮躁的社会不知所措,不如心无旁骛沉下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终有收获。
车考,操作不当还可重来,而人生大考又能经得起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