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害怕的是村里死了人。灵堂里挂满白底黑字的挽联、堆着一圈素洁的花圈,一大群披麻戴孝的男男女女伏在棺材上呜咽的哭泣,时不时传来一阵悲怆的乐声,使我对死亡有了一种本能的恐惧。
第一次近距离面对死亡,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同村的玩伴逝去。她和我差不多大,平时上学都一起走,要好得很。那天我们几个女孩子去河边钓龙虾,她一失足滑进了河里。我们惊慌失措地去喊大人。等大人赶来把她捞上来的时候,她已经没气了。众人手忙脚乱掐人中,又把她倒挂在背上拼命跑,均回天无力。那一刻,我的心沉入了万丈深渊。生命,为什么会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那么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瞬间就消失在我眼前,就像一朵落在掌心里的雪花,还没来得及看清她的棱角,她就融化了,不留痕迹地消失了。
如果说那个女孩的溺亡,带给我更多的是对生命无常的恐惧,那么祖母的病逝,则让我体会到痛失亲人的揪心痛苦。祖母患的肺癌,在她生命的最后光阴里,一直徒劳地与死亡艰苦抗争,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接到祖母病危的电话时,我正在外地上学,立刻买了火车票赶回老家。祖母几度昏迷,醒来后第一句话问的就是:“孙女回来了吗?”一天一夜之后,我终于坐到祖母的床头,握着她干枯的手。祖母看着我,默默地离去了。那个我一生最挚爱的亲人,曾经给了我很多的呵护,可还没等我来得及报答她,她却离开了我。即使很多年过去了,回忆会裹挟着太多遗憾在无数个深夜里向我袭来。
大学毕业以后,我进了医院的医院手术室工作——这个天天能见证生与死的地方。这里每天都会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婴儿清脆的啼哭、可爱的小脸、粉嫩的肌肤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手术室的门打开的那一刻,是无数张喜悦的笑脸。这里也每天都会有心电图慢慢拉成直线,手术室的门打开的那一刻,是呼天抢地的悲怆,是希望破灭的遗憾和无奈。
年岁渐长,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见证后,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每段旅程总有终点,每个生命终将有尽头。意外也好、重病也罢,生是偶然,离开是必然。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张单程票。不同的是,有的是长途,有的是短途;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风光,有的黯淡;有的热闹,有的凄凉……虽然结局一样,但过程却截然不同。
生命有限,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在有限的长度里,活出深度和厚度。在有限的时光里,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既有风月之趣,又无虚生之忧,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有收获,让生与死的距离,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延伸。在人生谢幕的时候,即使不能“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但至少能做到“生而有趣,死而无憾”。
生命无常,所以我们要敬畏生命,好好享受活着的乐趣,对一饭一蔬、一颦一笑都心怀感恩,对身边的人多一点珍惜、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孝顺。否则“子欲孝而亲不在”,曾经你以为的稀松平常,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乔布斯曾经说过:“记住你即将死去。”活好当下,向死而生,这是对生命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