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已觉春心动
时间:2017-03-20 A+   A- 举报

时近春分,南黄海之滨三条港河畔的故乡,早晚温差较大。当到了日上竹梢的辰光,冷气开始溃散,暖人的阳光开始在天地间、在人们的心窝里荡漾了。

走进故乡的春天,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熟悉和亲切。岁月更叠,四季轮回。故乡的春天总是那么富有规律,富有秩序。睡了一冬的大地万物,该醒的都醒了。就像一冬天窝在家里的农家子弟,这些年走进了春天里,在家怎么也待不住了,又要背起行囊闯世界了。世间万物,一旦醒来,走进这一个叫做春天的季节里,用不着谁下达指令,更不用谁来动员,谁来激励,一个个都是显得那么自觉,那么卖力。太阳红扑扑的脸蛋,活像新嫁姑娘的模样,有点儿害羞。好像那个曾经给人以不爽的冷酷的冬天,全是自己的错。阳光的线条,仿佛质地上乘的丝织品,柔滑地飘落在人们脸上,惬意极了。一觉醒来的泥土,不再那样固执和生硬,无论裸露在地表上的土坷垃,还是被主人翻过身来晾晒的地表下的泥土,都很松软,极富弹性。风儿有温暖柔和的太阳相伴,也变得特人性,由冬日里对人的尖刻还原到了今天的和蔼温顺。河浜里的水,一改冬日结冰后显露出的那种呆滞的神态,而变得活泛、可爱,讨人喜欢了。

走进故乡的春天,欣赏故乡春天的美景,品茗故乡春天的韵味,无处不让人感动。

故乡的花草树木,无一不在这一个季节里探头探脑地扎堆儿轧闹猛,萌动自己最美的青春。好像在这一个季节里萌动青春,从地表下拔起,在枝头上发力,是自己的神圣职责。要不然,就是失职和渎职。于是,一个个就像到春天赶集似的,风风火火,争先恐后地往春天赶,向春天报到。在故乡的春天这个年轮大展台上,竞相一展各自的青春风采,为故乡的春天增色添彩,奉献美丽。

三条港河畔的垂柳,齐刷刷十分规则地绽放了稠密的绿芽,娇贵的三、四片嫩叶儿,竟包裹了已鼓得十分饱满的柳絮苞。柳叶儿自然地弯曲着,好像刚刚发力萌芽后还有一点儿倦意,柳絮苞却显得有几分萧洒自在。河边,仍有去岁残陈的几丛枯黄的芦苇,模样看似有些高傲,却已青春不再。它们身旁,浅浅的紫褐色中夹带着青涩的芦芽头,已星星点点,露出了水面,有的足有半尺余长了。这些宝塔状尖尖的稚嫩的芦芽头,恍若刚刚破了羊水,露出母体的婴儿,十分可爱动人。那一层层紧紧地包裹着芦苇主杆的苇壳及其尚未成型的苇叶,无比坚定地护卫着蓄势发力、日日见长、天天向上的芦芽头,其蓬勃的生机,给人以一种生命延续的力量势不可挡的感动。流淌的三条港河水清清亮亮的,细长的有规则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金波点点,分外耀眼。在水泥路面的河岸上悠哉悠哉地溜达,不时能看见鱼虾戏嬉的身影。两只结伴而来的洁白的江鸥,在河面上,起起落落,自由翱翔。这儿南距长江仅二三千米,过去却是难得见到这些小精灵的。也许,那时这儿的河水,无论颜色还是味道,都不那么讨它们喜欢。但见眼前的这两只小精灵,一边在河面上觅食,一边似乎在寻欢作乐、谈情说爱——映衬着美丽春光的故乡这条碧波荡漾的河,也算对得起这一对远道而来的情侣了。

南黄海之滨的故乡,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故乡的春天,却是故乡最盛最美的花季。故乡的春天花团锦簇,美丽的花儿可多了,然而,最亮丽最耀眼的就要数油菜花了。走进故乡的这一个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那满眼的金黄,满眼的灿烂,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芬芳,不由人不为之心动。故乡盛产五色豆(蚕豆、赤豆、绿豆、黄豆、豌豆)。蚕豆花不像油菜花开在油菜顶端那么张扬,它颜色清淡,不愿显山露水的躲在宽大肥硕的蚕豆叶下,却又不失其个性特色。它形如展翅的蝴蝶,乌黑的花蕊恍若文静的少女明亮的眸子,可爱也动人。我喜欢故乡的春天里油菜花的热烈与奔放,也喜欢蚕豆花的内敛与文静。

春天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如今的故乡,正在由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故乡的春天便多了一些色彩。白色的规模宏大的塑料大棚里,种植着西瓜、甜瓜。瓜儿们绿色的藤蔓,在瓜棚里已遍地爬了。鹅黄的西瓜花、甜瓜花,与绿色的藤蔓相映成趣,已成为故乡的春天里又一处不能不看的胜景。“用不了一百天,第一茬西瓜就可上市”,大棚的主人高兴地告诉我。

故乡的春天里,在和暖的阳光下,家禽们也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小弟家尚未满月的四只小羊羔,四张小嘴儿拱着母羊的两只大奶子,你争我夺的,让人看了好不开心。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蝶恋花·暖雨晴风初》中曾如此描写春天: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阳春三月天,故乡已觉春心动。对于一个有血有肉对故乡有情感的我,又怎能不为之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