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对乡村伦理进行思考的小说
时间:2017-02-24 A+   A- 举报

《风乐桃花》是70后作家李新勇的首部长篇小说。《风乐桃花》推出以来,得到阿来、范小青、毕飞宇、叶兆言、汪政等名家的好评,着实不易。

这部作品以李风乐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在时间上跨越了文革至今的半个多世纪,空间上涵盖了乡村到都市,是一部扎扎实实的普通中国人的当代史。这或许是它最大的意义所在。

小说的人物及情节架构其实无不围绕着一个问题,即当代伦理的构建问题。当传统伦理逐渐流失之时,现代人何以安身立命?对于这个问题,李新勇依据其一贯的思考,对优秀的传统伦理的当代传承寄予了很大希望。传统伦理在小说中集中体现在吉乃哈甘这个小山寨,这里人情淳朴,如同世外桃源,即使在文革时代也不改其本色。李风乐的父亲被下放到这里,却因祸得福,领悟了传统民间伦理的真谛。因此,在他临终时,他非常坦然地接受死亡,并且要求用传统仪式把自己的葬礼变成一次喜乐的盛会。接受传统伦理的年轻一代代表是来自吉乃哈甘的女孩伍朵云。在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优秀美德,又因其接受现代教育,体现了一种大胆开拓创新实干的精神。伍朵云在丈夫李昆仑死后选择了热爱传统文化研究的夏听雨,也是因为二者的价值倾向相同。

与之相反,李风乐的丈母娘郑黄成则是伦理观念混乱的现代人的代表。她一脚踩进都市,无法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于是就以女婿为资本,到处大包大揽别人的请托,最终一步步滑向犯罪的边缘。郑黄成其实是当代“能人”的代表,他们失去传统伦理的护佑,又来不及建构新的价值体系,自以为手眼通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终玩火自焚。在她的影响下,李风乐的儿子李昆仑也最终遭遇不测。某种意义上,顾大鹏也是属于同一类人。他是一个双性恋者,与“扳指儿”和“手绢儿”三人一起生活,任性地沉溺在违背常伦的生活中,最终也因为与扳指儿渐生罅隙而丢了性命。主人公李风乐在作品中的身份也是一个作家,他既是叙述者也是伦理问题的思考者,人物与作家身份的某种重合使得叙事多了几分真实感和真切感。李风乐是一个在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之间徘徊纠结的人,尤其是在富足、无聊的晚年。小说第七章专门写到一大批退休老同志热衷与异性微信聊天、约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社会中富足的中产阶层在精神上的空虚、无聊的状况。李风乐在丧子之后一度迷惘彷徨,放浪形骸,最终在传统伦理的召唤下才迷途知返。

综观作品的人物设置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的价值预设,李风乐的选择也表明了作者的选择。李新勇认为优秀的传统伦理可以拯救当下的道德困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启发和说服力的叙述。当然,传统的现代化转化及其与新的现代伦理要素的融合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就像小说中李风乐的孙子被取名为伍寻觅(后改名伍寻欢),这一代人如何寻求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伦理体系依然是一个未知、漫长的过程。不管如何,《风乐桃花》以生动的人物形象诠释了当代人的伦理困境,启示了某种途径,发人深思,这就是作品的成功之所在、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