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那么,请从他的口头禅开始。这话虽不能称之为真理,但至少为我们知人识人提供了一个角度。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性格,千奇百怪的口头禅,这一不经意间的语言习惯如一个个小镜片,某种程度上,映照着一张张一眼难见的“面庞”。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同事小周的口头禅——“知道了吧?”不管与何人交流,交流何事,他总会在不经意间冒出一句“知道了吧”,好像不说出这句话,就会影响他继续言语。那日,办公室里一位同事的电脑出了故障,小周便有了用武之地,从“清理垃圾”、“优化内存”一路讲到“重装系统”,我默默数着,十分钟的讲解,竟然出现了二十多次“知道了吧”,直听得人点头如捣蒜。最有意思的是,领导来找小周安排工作。小周在说明情况时,那句口头禅像是躲在门后的孩子,不时地露一下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周张嘴闭嘴的“知道了吧”,让对面的领导像接受训诫的小学生,脸上渐露不愠之色。正当小周喋喋不休时,领导一挥手,没好气地说:“我不知道!”接着,扭头就走了。
那日我领着女儿去买鞋,正看中了一双红色的雪地靴,服务员就过来了。她一脸笑意地向我介绍这鞋质量如何之好,款式如何之新,每说完一句,也会带一句“知道了吧”,我知道,她话里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但多少还是让人有一种到她这里接受培训的感觉,自然也大大减少了购买的欲望。
的确,一些不经意的口头禅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但是也有一些口头禅,让人百听不厌。
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妈妈的口头禅是——“怎么还不睡?”小时候的夜晚,总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听故事。几个故事讲完了,妈妈摸着我的头:“怎么还不睡?”我总会撒娇:“还没听够,妈妈再讲一个。”那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妈妈的“怎么还不睡”中睡去;上了初中及至大学,压力大的我经常熬夜。妈妈担心我的身体又不想耽误我的学习,总在午夜时分轻轻推开门,极小心地提醒我:“怎么还不睡?”我总会搪塞:“做完这几道题。”那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妈妈的“怎么还不睡”中努力;如今,工作之余我喜欢上了写作,同时也是想多赚点稿费补贴家用。夜晚正是我文思泉涌的时间,但由于长时间熬夜,我患上了神经性耳鸣。每到十一点,母亲必来提醒我:“怎么还不睡?”我总会拒绝:“改完这篇。”这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母亲的“怎么还不睡”中有所担当。
看过一则关于口头禅的笑话:大多数服务员的口头禅是“菜马上就来”,大多数司机的口头禅是“车马上就走”,大多数领导的口头禅是“今天我不多讲”,大多数商贩的口头禅是“真的不赚钱”……还记得网络上一个关于口头禅的调查,结果“随便”高居第一。
最初作为禅宗用语的口头禅,如今被我们不同的演绎着。闲时想想,倒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