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都跟自己紧挨着,每个差两岁,弟弟最小,比自己小十三岁,躲计划生育的产物,超生游击队队员。
刘雪梅家住深山老林,比较穷,父母都没文化,也不懂得教育孩子,但父母都很重视教育,父母说了:只要你们能考上,就是吃糠咽菜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
刘雪梅姊妹三个都很争气,刘雪梅考上了本科,两个么妹妹都考上了专科。这是二十几年前的事,那时候,考上中专,都是国家干部了,不像现在,现在,只要你参加高考,都能上大专。
刘雪梅父母脾气很好,对孩子们都是散养式的,只管吃穿,不管教育,犯点小错误,也不批评,更不打骂,他们相信,树大自然直。
这种方法,对于三个听话的乖乖女,那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弟弟刘南山,就不管用了。父母老来得子,又是家里的唯一的男孩,娇惯得很。因为被娇惯,这孩子就更加骄横,不喜欢学习倒是次要的,打架斗殴调皮捣蛋,眼看着就要废了。
弟弟上小学的时候,刘雪梅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既然父母管不了,作为家中长女,刘雪梅觉得,管教弟弟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了。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弟弟接到身边,严加看管,不仅看着他学习,而且教育他做人,弟弟犯了错误,轻则斥责,重则体罚。
父母很心疼,说:你们有出息就行了,就他一个男孩子,留在家里,给你们守住老家,能给我们端茶送饭,给老刘家传宗接代就行了。
刘雪梅说:不行,自己都做不好,传宗接代,能传出个好种子来吗?
父母双双摇头,说:大妞,你这脾气,像谁啊!跟我们俩都不像。
同事们也看不惯,说这小姑娘,这么厉害,将来谁当了她的女婿,保准要受气。
事实不是这样。
不久,刘雪梅结婚了,接着就生孩子了,对丈夫温柔体贴,对两个妹妹,也是关爱有加,从来没有是大声批评过,对父母,无论娘家的还是婆家的,都一视同仁,贤惠孝顺,唯独对自己的弟弟,非常严厉,比后娘都厉害。
碰上这样一个姐姐,刘南山算是倒霉透了,自认为碰上了前世的冤家。
俗话说: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弟弟刘南山,谁都不怕,就怕这个大姐。在刘雪梅的严厉看管下,刘南山虽然没成大器,终于没学坏,最后还考上了个中专,是个不错的结果。弟弟虽然怨恨过大姐,但是长大以后,也就理解了,没有大姐,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弟弟中专毕业后,刘雪梅又在自己的身边给他找了份工作。长姐如母,不仅给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都是自己给包办的,父母老了,力不从心,刘雪梅觉得,自己对弟弟这么好,也不全是为弟弟,也是为了孝顺父母,自己多操点心,父母就少操心了。
时光如梭,转眼间,自己的女儿也长大了,上完初中上高中,女儿也很努力,虽然青春期也曾叛逆过,但刘雪梅很有耐心,从没打骂过,甚至大声言语都没有过,脾气很温婉,典型的贤妻良母。两个妹妹也都结婚成家,每人生了一个乖乖女,唯独弟弟,生了个宝贝儿子,起名刘小山,真给老刘家留下了传家宝。
俗话说,隔辈亲,刘雪梅的父母,对这个宝贝孙子,比当初对儿子刘南山更娇惯,要什么给什么,爬到自己头上尿尿,自己还哈哈大笑,鼓励再来一泡。
等到侄子刘小山上学的时候,让刘雪梅担心的一幕又出现了,这个孩子,酷似当年的刘南山,不仅长得像,性格脾气都像,调皮捣蛋不学习。爷爷奶奶不让管,弟弟弟媳也不管,都说:叫他享受快乐童年吧!
弟弟觉得,自己当年因为穷才要努力,现在,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孩子也没必要那么辛苦了。
刘雪梅不同意,男孩子要穷养,还要严养,越是有钱,越不能娇惯,这是一个生存竞争的年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童年快乐了,壮年暮年恐怕就要吃更大的苦,弟弟弟妹既然不愿管,自己就责无旁贷地要管起来,谁让自己是孩子大姑哩!这是老刘家的后代,老刘家不能出不肖子孙。
刘雪梅的宗族意思很强烈。
刘雪梅也没经弟弟妹妹同意,就把侄子强行接到自己家,严加管教起来。跟当年对弟弟一样,不仅语言批评,有时还要体罚。
弟弟不敢说什么,弟弟对这个姐姐是敬爱有加,外加一个怕字。弟妹不高兴了,找到刘雪梅说理:你家的小倩,你从来没跟她大声说过话,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非要你来管,还这么凶。
刘雪梅说:你以为我愿意管啊!我闲着没事,遛遛狗打打牌不好嘛,问题是你们不管啊!我这可不是欺负你家孩子,我这叫重男轻女,女孩子只要老实本分就行,男孩子不一样,男孩子要当家立业,光宗耀祖。
弟媳妇说:你对刘南山那么严,他不也没成器吗?刘雪梅说:可别这么说,器有大小,传国玉玺是器,熬饭用的砂罐子也是器,看你什么材料,刘南山就是一块泥巴,我能把他烧成罐子,已经算是成器了。
弟妹无言以对,只能任凭姐姐管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