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乡下老会计
时间:2016-12-02 A+   A- 举报

1986年10月,20出头的我考入了一乡镇财政所。30年了,我一直回忆着当年的“师傅”们。所长一般是老的财粮员或部队转业干部,所员是从社会上招来的高考落榜生,偶尔也有大中专毕业生安排到财政所的。所员中还有一名特殊的小集体干部却永不难忘,这些人都是从当时的乡镇企业会计或农村大队会计中择优选拔上来,成为财政所的骨干。他虽不是所长,但因资历丰富,情况熟悉,那时是乡镇财政所的唯一骨干。

骄阳似火的盛夏,当人们正坐在大树下纳凉或办公室吊扇下工作时,他们却头戴凉帽,插村指导四夏大忙。尔后,又到热浪滚滚、人头攒动的粮站,挤进发款室,驻站征收农业税,直到长队散开,账款轧平,乘着夜色,回到家中。

金秋十月,他们顾不上家中未收的玉米和棉花,还未播种的蚕豆和麦子,响应乡镇政府的号召,自觉履行财政职能,组织乡镇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互查,从方案制定、人员抽调、重点突破,各个环节,一着不让。

寒风凛冽的隆冬,他们顶风冒雪,踏遍全乡渔塘湖荡,说尽千言万语,不怕得罪亲戚朋友,宣传税收政策,坚持依法征收农林特产税。他们还与土管员一起,深入建房农户,丈量面积,征收耕地占用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点滴入库。

每当春节临近,农闲时的人们都忙于传统节日之际,他们却还骑着自行车,与村干部一起挨村逐户地调查核实走访,发放农业税社会减免和灾情减免款,把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送至千家万户。

多少个风雨交加之日,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在乡间泥泞道路上,为管好用好财政支农周转金,到脱贫致富点去,及早传递信息,献计献策,帮助早日致富。到逾期不还的农户家中,做好思想工作,回收周转金。

多少个夜晚,当人们已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他们却还坐在灯下,挑灯夜战,把未处理完的账务、未完成的报表准确计算,装订成册,及时报送。有时为了轧平一分钱的差错,弄到天亮才发现。

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建所当初,在他们当中,年过半百的小集体财政干部的月工资不足50元,还不及刚进所的小年轻。他们的户口在农村,早晚还忙着家里的责任田。他们当时已是年过半百、两鬓苍白,在最基层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会计”、“铁算盘”。他们有后顾之忧、有难言之隐,他们在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待遇低下、外人冷言,其辛酸苦辣,无声地承受,依然忘我地工作,为他们所钟爱的乡镇财政事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如今,他们孙儿满堂,安度晚年,偶尔赶集来一次财政所,却找不到曾经的半点依念,只有在发黄的账本和凭证上签着他们的名。但昔日的“徒弟”都记得这些平凡的人物,在平凡的岗位,干平凡的事业,创平凡的业绩。也正是由这千千万万个平凡为而今的农村会计新人树立了榜样,为共绘中国梦的农村财务篇章提供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