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旧址见证昔日的荣光
时间:2016-08-29 A+   A- 举报

曹家镇上有条新民老街,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旧址就坐落在街边,透过旧址的印痕仍可触摸到历史的厚重——

见证昔日的荣光


位于合作镇的曹家镇曾经是个大镇,镇上建设、中心、建生、新民四条老街承载了当年的繁华与荣光。在岁月的洗礼下,老街就像是一位迟暮的老人。

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老街上,相对于热闹的新街,洗尽铅华的老街显得平和而又宁静。坐落在新民街的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旧址神秘、丰富,有着讲也讲不完的故事,看也看不厌的景致,品也品不尽的文化。

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旧址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浓浓的文化意蕴。无论是老人、青年,亦或是学者、商人,但凡对历史感兴趣的,都会来到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旧址走一走,看一看。

据史载,1925年,实业家郁岂生在曹家镇办花木行建造了这幢二层小楼。1940年,以毕田为头子的日本鬼子入侵曹家镇时,抢占了这幢楼。新四军税务所长高祥山夫妇等革命者在楼前英勇就义。抗战胜利后,这里曾作为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全国解放过后,这幢楼则成为教师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场所。老楼几经沧桑仍旧屹立。

年过八旬的成鼎瑜老人是合作镇洋桥村最年长的居民之一,他对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旧址历史如数家珍。“这条新民街上原来有一家公仁花木行,原址就是现在的大江中学。是由民族实业家郁芑生开办的。那时候,公仁花木行的规模可大了。”成鼎瑜说,从他记事开始,就有这家公仁花木行了,主要卖米、油等物品,老街上的人都愿意去那里买,逢年过节,公仁花木行别提有多热闹了。

说起郁芑生,成鼎瑜老人的话题滔滔不绝。清末状元张謇十分器重郁芑生,他两次为张謇出使英国购买纺织机器。赚了钱后,他在曹家镇办学校,建石桥。在曹家镇上,郁芑生用“发摺子”办法,对孤、贫、残疾青年每人每月发银元1块,有300多人享受过。1923年郁芑生辞去“大生机器公司”经理及大生纱厂厂务,以后几年他专务公益事业。他主动出资在曹家镇一带,先后建造“寿丰桥”11座。还在富安镇、窑头镇、北新镇造水泥桥3座,乡间交通大为改善。

透过老建筑仍可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当年繁华的气息。昔日曾经热闹非凡,而今显得空荡,幽静,让偶尔经过的行人,撩起怀古之情……

图为启东县首届人民政府旧址

本报记者 刘嘉怡 袁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