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笛洋美术馆那天正逢美国的星期日,到达时已近中午,前来参观的人却络绎不绝,所有展厅中都有不少静心观赏者。展览的布置与我们国内一些大型博物馆、美术馆没有什么两样:有原始艺术展、现代艺术展、雕塑艺术展,纪实摄影展、美国本土印象派画展等等。有的展览是常设的,有的是不时更换的。在这里很容易看到世界顶尖大师的作品,后来在另一家小型美术馆里,我们一下子欣赏到了40多件罗丹的雕塑。
刚进笛洋美术馆时,有一位美国老太太向我们打听时间,她独自推着轮椅,蹒跚而行,我们转悠了近3个小时将要出门时,看见她仍在一张大油画前静静地观赏。
美术馆的艺术品商店不大,但商品别致有创意。有与正在举行的展览有关的艺术仿制品及日用品,售价都不高。女士的草帽、手帕,以及信笺、水笔、书夹等等,都带有浓浓的艺术味。在伯克利美术馆的艺术品商店,我们还看到了几大本专门介绍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专著,电子显示屏上则配合着滚动贴出馆藏的明清书画精品。联想起我们的文化产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真正的繁荣已为期不远。
设在美术馆一侧的餐厅非常大,食物简单清洁,我们进去时已有好几百人正在里面用餐,还有的边翻看着手头的展览资料边等待。美国人的生物钟是“很乱”的,所以没有“饭点”之说。在美十多天,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哪家餐厅开着,里面总不缺用餐的人。这样算下来,笛洋美术馆每天的人流量就十分可观。
紧邻着笛洋美术馆的是一座日本茶园,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后出来,女儿让我把茶园与苏州园林作一比较。我说:“这个茶园,为一日式园林,意在全力展示日本传统文化与理念,虽为名师设计,总体印象却是模仿和堆砌。苏州园林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契无间,景观设计自然无痕,高妙的原因是一切都要经过‘心化’处理”。见女儿点头,我便又补充说:“然一切美又专为识者而设,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笛洋美术馆的门票每张25美元,伯克利美术馆是12美元,另一家小美术馆及日本茶园也收门票,价格已忘。几年前,我们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取消了门票,向公众免费开放,但仍一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门可罗雀的“尴尬”。除展馆本身的原因外,作为观众的我们,是不是也出了问题?的确,我们是有5000年文明史,我们也确实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遥遥领先过,但这些都构不成我们文化“惰性”的理由。于是,不禁又想起几日前在某奢侈品商店遇见几位中国妇女的事来,她们仰坐在店堂沙发里,操着蹩脚的英语,一副志满意得的神气,向恭立于前的店员指手画脚。我进此店本为瞧个新鲜,见状立马退出,顿觉自己已蒙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