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
时间:2016-05-20 A+   A- 举报

我与醉翁亭的距离,只是一碗酒的距离,是醒与醉的距离,是今与古的距离,是人与文章的距离,是梦与现实的距离。

驱车前往琅琊山,差不多四个小时的路程,到了山脚下,歇一歇,买两瓶啤酒喝了,便有微醺态,这样的气质似乎才更适合前往醉翁亭。好在我酒量不大,喝了酒,行了一会,就在朦胧中见到醉翁呼朋唤友醉态可掬,我便也凑了过去。我想,自己慕名而来,也算是醉翁的一个忠实粉丝吧。

现实中偶遇挫折,想找个静谧的地方忘却人生烦恼。选择琅琊山选择醉翁亭也是无意间,中学时熟背的《醉翁亭记》只记得“环滁皆山也”,觉得这短短五字,包罗万象,有着无穷的奥妙,有着欲说还休意犹未尽的哲理。后来才又想起“醉翁之意不在酒”,便有点欲罢不能了。好在琅琊山还在,醉翁亭也还在,虽经历千年风雨,历史的细节还隐约可见。我面对那漫山遍野的树木,看那影影绰绰的野花,突然觉得,纵然是千年的历史,也是弹指一挥间,古人的烦恼并不比今人少,那些花草树木甚至山石鸣泉都带有丝丝哀怨。

自然见不到醉翁,无法与他对饮,时空的缘,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会在人心里留下永远的疼。醉翁亭名气不小,见到了却也普通,我怀疑这早已不是当初的亭子,而是经过后人的修缮改建。历史这东西,你相信就是真的,你怀疑就是假的。我不知道,一个每天酩酊大醉的官员,对于地方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一个地方官员的政绩远没有他的一篇文章出名,这个官员到底是合格还是不合格?也许,这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篇文章也许没有一个字是真的,谁信谁傻帽。无法窥得古人的心理,无法洞悉历史的真相,曾经的岁月也是极为普通的岁月,也同样日出日落,云卷云舒。那些官与民同醉,就是了不起的政绩,那些并不隐藏自己醉态的古人,自然率真可爱。从百姓的角度来看,不怕你喝酒,不怕你意在山水,就怕你不承认,就怕你仍然把爱民如子殚精竭虑挂在嘴上,明明是醉了却说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我在醉翁亭并没有找到解惑的钥匙,人生许多谜团,靠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自解。山上游人很多,大家走马观花,人生也许就是在凑一场热闹,醉翁的名义仍在,也许仅仅剩下名义,让后人有个游山玩水的理由。勉强到得山顶,还需折返而归,人生毕竟有回头路可走,就算不得走投无路。山上的山石树木寂寞惯了,对于游人并没表现出难得的热情,这毕竟不是我的同类,看山下繁华小城,那里有软红十丈,那里有人间温暖。我知道自己永远逃脱不了红尘,逃脱不了作为人的使命与职责。纵然在醉翁亭醉上一千次,总还有醒来的那一天,总还有许多挫折与坎坷要面对。

我渐渐忘了醉翁亭,忘了那一次短暂的逃避,只是偶尔醉了会想起,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去过那里,怀疑自己与千年前的醉翁是否有过瓜葛。

                                                    谢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