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好脾气的朋友萱在微信群里大声抱怨:“我太气愤了!”
大家忙问怎么了,萱一口气吐了一大串的“槽”:“这次我申请休年假,领导竟然不批!平时都把我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关键时刻连正常的年假都不给我批!”
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附和道:“就是,你们领导太过分了。”
我们都知道,萱在工作上特别能干,交给她的事情,领导基本不用操心,总是能及时完成,并且做得很到位。
然而,这个优点在萱那里却成了被“剥削”的缘由。萱抱怨道:“我休婚假的时候,都不让我一下子休完,还分成几段。哪有结个婚还分几段休假的?休产假也是,还没休完呢,儿子嗷嗷待哺,就被喊去干活了。”
“哎呀,你们领导怎么这样子呀?”
“要不然你干脆辞职算了!”
“让你们老板给你加工资!”
大家七嘴八舌地乱出主意。
萱无奈道:“要是我有别的赚钱的办法,早就不知道辞了多少回了,这不是没办法嘛。加工资?门儿都没有。每天给老板打工,拼死拼活地干活,钱却没有几个,唉!”
这时,在职场上做得风生水起的磊发话了:“萱,教你个办法。你可以跟自己做个游戏。别把工作当成为老板打工挣工资,而是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客户。”
萱不可置信的样子:“那怎么可能?单位就是单位啊,是我的老板,怎么会是我的客户呢?”
磊耐心地解释:“一般来讲,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所以,一丁点儿也不肯做超出自己的份内事。如果稍微多做一点或者休假少一点,就觉得受‘剥削’。”
“没错,我就是这个感觉。”萱接过话头。
磊接着说:“假设你是在为自己工作,单位是你的一个客户,你为客户做项目,客户给你付报酬。只是这个报酬是按月付的。所以,你肯定会尽可能做到让客户满意,甚至做得超出客户的期望。而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你可以继续学习和成长。”
听了磊的解释,萱有些转过弯来了。“嗯,也是噢。既然我目前没办法离开这个工作,那就当单位是我的一个客户吧。”
磊的这番话,让围观的我们觉得特别受启发,仿佛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职场课。
的确如此,既然没有勇气跳槽,那么与其抱怨,还不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消极的事情变得积极一点。
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客户,只是思维的略一转换,产生的效果却大不同。从“我为单位打工,单位给我付报酬”,变成了“单位是我的客户,我要让客户满意”。从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做事,“客户”越来越满意,自己的成就感和能力也会一步步提高,从而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