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一早,市政府3号门卫室打来电话,来电显示是湖北黄石的号码:“是市纪委张裕新吗?我是市政府3号门卫室,湖北黄石来了一个人要找你,让他与你直接说吗?”。黄石人接回手机,口气略显“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读了你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一篇《我说‘三’》的文章,那文章都写得很实在,富有哲理,所以我千里迢迢来到启东,要见你一面。”
我匆匆开车来到市政府3号门卫室,接他送至宾馆。一路上,老人边拿出证件边介绍,他姓吴,是湖北省黄石市下面一县的纪委退休干部,他经常读到我的文章,并想把他面临的一些痛苦的事情跟我说说,请我帮他出出“主意”。于是听他讲述一个退休纪检干部的纠葛,让我分明感受到了人生的磨难。
我当然没有“高见”向他提供,我只能说许多宽慰的话,希望他把眼光看远一些,多多保重。我以为他会很失望,没想到他很诚恳地说他心里开朗了许多并再三致谢。
读者吴老拿着发表过我文章的报纸,在上面用多种色笔圈圈画画,并找作者面对面的沟通,是他的追求。我想,现代人其实太需要倾诉和聆听,需要心与心的坦诚交流。这位陌生人不过是心理淤积过重,找个不需设防的人说穿它,也就得到小小的“解脱”。
现代人为物质利益奔忙的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的情感世界也越来越贫乏。电话、微信的普及,使人与人书信往来的频率大幅下降,阅读报纸的爱好骤然下降,那种一字一句的亲切和温馨被许多人遗忘,而电话、微信的使用又越来越流行简洁,明快,三言两语说完便了。随之而来是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爱和相知也日益淡薄。想想老人的那种执着,又怀念往昔彻夜长谈的情致几乎成了人们精神的“老井”。老井不枯,不时能渗出些许泉水,慰藉一下贫瘠的心灵该有多好。
既然如此,何不让“交流”充当情感回归、温馨常在的“使者”呢?何妨在月夜拨通心灵的号码、点划内心的微信,做一些坦诚的交流呢?情感是人体内的水分,看似平常,离了它,看谁能活下去?
今天的人们也许太看重钱了,对“软”的情感变得粗糙和木然。假如给谁在孤岛上造一座金殿,殿内应有尽有,唯独没有亲朋,连动物都没有一只,他能在金殿生存多久?
吴老一走,吃住陪用结算仅有一千多元,我认为不贵,因为它是一种必须的个人消费,情感消费。远方的朋友慕名而来“看”我,这是生活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