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当女儿说她想参加青年志愿者,到乡村小学支教的时候,我就把铭记在心底的这句话发给了她。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读小学。那时,父亲在小学教书,他经常带着我看《雷锋日记》。因此,对《雷锋日记》,我是烂熟于胸,雷锋的事迹,我是如数家珍:雷锋上小学,背同学过被水漫过的小桥;雷锋躺在被窝里看《毛泽东选集》,坚持记日记;雷锋给丢了车票和钱的大嫂买车票;辽阳发生水灾,他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钱全部捐了出去……一个又一个的温暖的画面,让我心潮澎湃。
有了榜样的激励,我和小伙伴们一边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一边争着做好事。在学校里,帮着修桌椅,修门窗;放学后,帮人推板车,扶老奶奶过马路……记忆最深的是给五保户刘大爷水缸抬水。我们力气小,但是抬水时,却都不愿意自己抬少了。经常是水桶在扁担上滑来滑去,大家都争着把水桶往自己的一边挪动。“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雷锋就是这样说的,我们就应该这样做啊——当父亲说我个头还没有水桶高,不要逞强伤了身体的时候,我得意地这样告诉他。
在偏远的农村,生活艰苦,但是每个人都在争着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还不留名。那时,村民喜欢在家门口挖一个坑,把家畜粪便埋在里面积肥,然后运到地头,撒进田里。一天,老王起床后发现自己门口的肥料坑空了。他一点也没有惊慌,跑到地里一看,有人已经把家畜粪均匀地洒在了地里。这件事,每年小学学雷锋的时候,父亲还会说给孩子们听。其实,我知道,这件事,就是爸爸当年做的。他是看到老王腿脚不方便,就趁夜色主动帮着把肥撒了,省得老王知道心里过意不去。我对父亲这样的做法有些不理解,而父亲当时却只引用了《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来回答我:“有些人说是我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也许是因为我写的那本“学雷锋”的日记,也许是因为我一连两个月背骨折的同学上学的缘故吧,当年我被推选为“学雷锋标兵”,参加了县里的表彰大会。至于我为什么被推选,父亲一直没有说,但是我却因此获得了加分录取的机会,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师范学校。
进入师范之后,我渐渐体会到了父亲当年说的《雷锋日记》里那句话的含义,做事也不再张扬,认准了就去做,不问得失,只求一个心安。最被同学笑话的是那次回家途中,身上的五十元钱被一个谎称无钱回家的人骗走的事情。钱被骗没有什么,主要是因为我坚信他的还钱承诺被他们描绘成了白痴的形象。对此,我却不以为然,因为《雷锋日记》的浸染和父亲的教导,付出不图回报早已融进了我的血液。
女儿出生之后,我经常给她说雷锋的故事,告诉她做人就要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有益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人。她也渐渐地接过了我和父亲手中的“雷锋日记”,正在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雷锋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活雷锋”,用如今的话说,这就是正能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倡导的理念,它与雷锋精神高度一致,它不就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以新形式在发扬与传承吗?晚上,当我重读《雷锋日记》的时候,我忽然懂得了雷锋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的原因——与时代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