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寰普禅师:“如何是镜中人?”禅师答道:“退后看。”
初一看,禅师似乎答非所问。问者问的是如何看待环境与人的关系,而禅师所答却是怎样看问题以及如何悟道的学问。
寰普禅师其实并非王顾左右而言它,只是心灵的小舟在生命之湖上荡开了一步。可正是这“荡开一步”,便让这场对话生出了无穷的意蕴,让人遐思,令人回味。
不禁想起了儿时看电影。年少时的我生活在偏僻闭塞的乡村,难得一次的看电影无疑是一种视觉与精神的大餐。可我个儿小,即便在脚下垫上了几块砖头,也只能看到一些观众的背影。耳听电影中那奇妙的声响,便想像那影像是何等的生动有趣!让人不免抓耳挠腮,只急得一头汗。身边有一老伯见状,说:“来来来,跟着我退后去看!”
在离最后的一些人若有两丈远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我依然将那几块砖头垫在脚下。顿时,银幕上那些画面便无一遗漏地清晰地映入了我的眼帘。
没想到“退后看”会如此妙不可言!觉得前面的人一下子矮了不少,不,更像是自己“长”高了许多。
人“长”高了多好!我还曾领受到一次“长”高的妙处。那是生平第一次坐飞机。临上飞机前,只见机场上空阴霾四合,乌云翻滚。心头不禁一凛:糟糕,这第一次坐飞机就遇到恶劣天气了!
可坐上飞机没多大一会儿,只见眼前蓦然一亮,这才看到舷窗外是几乎可以触摸到的蓝天,如水晶般的,完完整整,无涯无际,显得是那么凝重而空茫。一碧如洗、纤尘不染的蓝天下便是那无比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在飞机中享受着舷窗外的空灵与明净,心想,飞机下面也许是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了!只因我们能“退后看”,便拥有了某种高度,也就不再有风雨云层。
这一想法让我顿悟:要是我们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只是因为我们固守低处,自己的心灵“长”得还不够高!“退后看”,你的人也就“长”高了,你的心灵也就飞扬了起来,你宽广的胸怀不再被一些事情纠缠。
一直喜欢写写画画的我,从高中开始,便把平时涂抹而成的文稿装订成册,有闲暇就拿出来自我欣赏一番。初参加工作时,有一位“好友”看到我那册子,脸上便有几分钦羡之意。我说,既然你喜欢你就拿去看吧。没几天,他也就将那册子还给我了。
大约在三个月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见一本青年杂志上刊载了我写的一篇文章。不过,署的是那位“好友”的名字。
我问那位“好友”是怎么一回事?他居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地说那是他写的。我恨恨地说要去告他。他说,你去告我,你有什么证据说这文章不是我写的?想想也是。从此,愤怒与痛心搅得我好长时间心神不宁。后来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她说,这种人与他有什么好计较的!我们不如“退后看”。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的心胸似乎廓开了许多,那宽宽的心空使得心中的纠结得到了稀释。我想,他这也不过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小利嘛!但这也终究不是他的。果然,因总想不劳而获的他不久便声名狼藉。
原来退后是“向前”,原来退步是“升高”。“退后看”,是一种超拔洒脱的智慧,是一种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