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
时间:2016-02-26 A+   A- 举报

7:30醒来,不知怎的忽然不想立即起床。这是我几年来唯一的一次晚起。

妻推开房门问:“今天你怎么啦?想吃什么?”

女儿上大学后,这七八年来早饭一直都由我负责,因此妻的疑问中自然也包括有今天你为什么不起来做早饭的意思。

“你准备你自己吃的,我到外面去吃。”我答道。

我做的早饭有两个特点:简单、传统。一般为熬白粥、煮鸡蛋、咸菜。粥里有时会放上几片自蒸的米糕。有好几次把煮鸡蛋改为煎鸡蛋,但发现我煎的鸡蛋都不怎么悦目。碰上一两次尚可一看的,便自以为有了心得,到下次再煎,又回到了从前。咸菜的品种常更换,有包瓜,有雪菜,有香肠,有腐乳,更多的则是买一种不加色素看上去又瘪又小的榨菜,切成薄片,加入葱花爆炒,存着,可以连吃几天。隔上几天,也许是吃腻了的缘故,妻会说:“明天我的早饭我自己准备吧。”于是我如逢大赦。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这几年我把周边十几家早点铺都吃遍了。有一家叫南京汤包王,徐州人开的,两个煎鸡蛋一碗拌面再送上一份清汤,色香味俱佳,只收6元5角。还有一家大饼铺,热腾腾的大饼,喷香松脆,咸的2元5角,甜的3元。一次见有面条店新开,操作者是两个中老年妇女,想到她们经营的不容易就去光顾了一下,味道一般。第二次再去,收钱的换成一中年男人,煎鸡蛋每个涨了5毛。那天我付了钱,随口问:“怎么涨了?”中年男人说:“今天凌晨鸡蛋批发价涨了。”我说:一斤鸡蛋按8个算,批发价怎么也不会一下子翻番啊。”那男人听了,眼一瞪,说:“吃不起就不要吃。”

妻子见我要去外面吃,便建议说:“北边新开了一家广东早茶,你去试试,要是好,我下次也去。”

推开广东早茶的门,暖气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子从冬天进入了春天。我装出“大爷”的模样坐下,亮丽的服务员便走了过来。见我拿着食单踌躇,便向我推荐了一份叉烧包。叉烧包一词我是从港片中知道的,几年前在广东尝过,味道全忘了。于是点了叉烧包、春卷、北菇鸡丝粥各一份。服务员捧上热茶。吃着、喝着,身上暖出了一层细汗。结帐时,一共付了42元。

走出店门,冷风一吹,把细汗都吸了回去,我心算了一下:今天这一顿早饭,吃了平时至少6顿的钱。42元,扣除平日早饭花费7元,还剩35元。35元可以买一本很不错的书,可以订双月刊一年。今年青豆价贱,在农村,35元可以买带壳的青豆60斤,可以买大白菜……这样一算,刚才收回去的细汗又出来了。

等一会妻子要是问我,我还要不要建议她也去试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