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同学聚会一般都是选在春节休息的日子,我们小学同学聚会却躲开了那几天的假期,大家都认为过节本来就够累的,就别凑那份热闹了。
因此,十几年前老班长发起的第一次聚会,就把日子定在了正月十五后的第一个周六。此时的年味犹存,二十几个老同学聚在一起,忆往昔间其乐融融。
从第一次聚会起,大家就一致同意并坚持了AA制,无论现在是公司老总,还是下岗工人,或者是政府官员,在聚会时只有一个名字:小学同学。这是当年毕业班时的班主任给同学们定下的规矩,老人已经于三年前得病去世了,但AA制保持得很好。这方面的工作一直由严细的做技术工作的老班长来协调打理,所以每次聚会每个人都感觉特别开心。尤其是这几年,社会上似乎将同学聚会妖魔化了:认为就是一个炫富的会,一个拉关系的会,一个攀比的会,甚至是一个旧情复燃的会。在我们的聚会上,没有这些东西,大家总是想方设法淘出一些让老同学们吃惊的物件,或者讲出简简单单却只有那个少年少女岁月才有的故事。
比如,他不知从家里的哪个角落里找到了当年全班在飞机场的合影,大家三三两两传看着,有的说那时自己多么土气,有的说那时语文老师真漂亮;她不知怎么还留着一份当年期末考试的成绩册,大家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原来当年数学的最后一名是你呀;他和她在悄悄说着:当年我坐在你的前面,总是被你用鞋蹬我的鞋,我就以牙还牙,也蹬你,咱们俩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其实坐在旁边的他都看到了;她看着一个男同学,忽然想起那年去水上公园,在眺远亭上他把登瀛楼念成瞪眼楼的乐事,禁不住抿嘴又笑了;而英语课代表说起老师在教晚饭这个单词时,严肃地告诉同学们不可以读成“撒泼”……
这样的回忆让所有的人一下子回到了年少不更事的时代,珍贵而美丽。
当然,除去回忆,大家还是可以互相帮助的,但看不到谁居高临下,大家是平等和真心地帮:她下岗了,但孩子特别有出息,就让她讲一讲如何教育孩子;他在证券公司做领导,就让他说一说股票如何做更保险一些;她在4S店做销售经理,买车的同学自然会记下回头找她……
吃饭、唱歌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多少年了,你了解我我了解你:十年前劝酒,现在是劝菜。年龄在增长,情谊不老。
最后的节目总是给毕业班的老师们打电话,他们有的已到古稀之年,确实想不起每一个人来了。但大家还是愿意和自己的老师说几句,哪怕听听老师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也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不停地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毕业三十余年的老同学们,仍然能愉快地记着年年的聚会,实在不容易。
聚会最忆同窗情,慢慢地从友情渐渐到了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