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粮户
时间:2016-01-15 A+   A- 举报

在启东这块富饶的新土上,有这么两个普通的人:男人被称为“先生”,女人被称为“粮户”。

男人和女人是一对夫妻,但并不是原配。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个寒冷的午后,女人再多的艰辛和期盼,也没有阻挡住死神的脚步——年仅35岁的丈夫带着歉疚与不舍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从此,一个原本快乐的家没有了笑声。

男人兄妹四个,大哥刚刚病逝,二哥刚刚结婚,而他也已经有了未婚妻。可他的母亲在拭干了眼角的泪水之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二十五岁的他娶这个女人——他的大嫂!男人起初当然不愿意,放弃自己心爱的未婚妻,去娶比自己大了十年的嫂子,还要养一个七岁的孩子,这一切太残酷了!但男人考虑了几天后,竟然点了头。

第二年的春末夏初,男人和女人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依旧叫他小叔,但是上学时填写家庭情况时,她郑重地在“父亲”一栏填上了他的名字,因为他视她如己出。一年后,男人和女人的儿子出生了,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疼爱她。

他们整整相差了十年!有人说,十年的时间足够形成代沟。不可否认,他们在共同生活的三十多年里,有过争吵,有过不快,但他们携手走了过来!女人勤劳善良,一个人操劳着几亩地,操劳着一家人的起居,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位老人,起早摸黑。男人正直忠厚,是个老会计,兼任着几家企业的财务工作,忙忙碌碌,兢兢业业。三十多年来,他们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把家经营得温馨而快乐。村里的人都戏言:他们一个是“先生”,一个是“粮户”,膝下一儿一女,称心如意。

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故事应该出现在小说里,或者是电视剧情中。或许,你也会这样认为。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曾经设身处地去揣测他们当时的心境,但一无所获。我只是觉得,村民所看到的“称心如意”的背后,其实隐含着很多别人无法洞悉的情感:老母亲之所以作出如此决定,或许是舍不得勤快能干的大儿媳改嫁,更舍不得年仅七岁的孙女受苦;男人之所以愿意“接嫂”,或许是他懂得放弃,敢于承担,也或许是他深知女人的贤惠与善良;而女人之所以愿意嫁给小叔,或许是她在这个家已经呆了多年,深知小叔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多少年来,我一直感动于他们的付出和选择。在启东这片土地上,在茫茫人海中,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但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善良、坚韧、敢于担当,足以令人震撼。他们让我明白,这世上最美的承诺,或许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