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学大师张三丰说:树是有根的人,人是无根的树。当下的我们,总是被各种诱惑、各种压力钳制得偏离了主干,生出了一些旁逸斜出的枝叶,树根扎不深,树干也长不高。于是,我们忙着大刀阔斧得砍断枝桠,我们提倡“由繁至简”的生活理念,除了养家糊口,忙到心死,已经没有力气再产生丰富有趣的生活。我经常扪心自问,也问过很多人,到底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将自己养护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家的回答大致分为两派:有的认为出去闯闯行万里路;有的则认为静下心来读万卷书。我更倾向于后者,原因在于可行性比较大。
说起读书,我倒是有些发言权,机缘巧合,我就在图书馆上班。想起明人陈继儒的一句话:“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我的单位启东市图书馆恰恰身处闹市,踏进馆内的那一刻,心便随着空气中的翰墨书香而凝神歇息,感觉所有人都忘却了外面的喧嚣,仿佛能听到甚至能看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我最纠结刚刚那个哲学问题的时候,我遇到了这样一位时髦的老先生,他在阅读中豁然开朗,在学习中褪去浮华,似一棵充满力量的参天大树,带给我人生的智慧。
身着蓝白格子衬衫,得体的西裤,咖啡色的毛背心敞在胸前,手里翻看着一本《民国往事》,如果没有旁边同事的介绍,我还不知道他就是年逾七旬的陆云鹏老先生,言谈举止间,活脱脱一个时髦的西方人做派,开朗健谈、自信大方。我思忖着这位“年轻”的老先生,他独特的审美可能跟以前从事的工作有关,他退休于建筑设计院,特别喜欢从新鲜事物中获取知识和灵感。我们一见如故,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从文学到时事,从古代到将来,仿佛是与同龄人在叙旧。
陆老有很浓厚的“小说情结”,他说读书可以明智,而小说是居于生活原型创作的,可以通过小说了解社会的现状,而且小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态,可以在小说中找到现实中找不到的感情或是状态。他说他非常喜欢读沈从文的作品,这与我不约而同,于是我们便开始聊起来,他知道国外大学的中文系学生,对于沈从文的文章可是必读的。尤其推荐小说《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它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我还喜欢看网络小说呢!”陆老这句话一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心想这老爷子这么新潮啊!他笑了起来:“现在大家都离不开网络,看到子女们电脑上网、手机上网,我也很感兴趣,但不知从何学起,就忍不住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来看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啊,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边的数字资源特别丰富全面,服务也非常到位。我就学会了上网,开始看网络小说,有的网络小说真的写得挺不错的,不比那些出版物差呢!”陆老饶有兴趣得介绍他喜欢的网络小说写手,有慕容雪村、痞子蔡、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南派三叔……并向我推荐了一个文学网站“榕树下”,门槛也比较低,给文学爱好者一个创作的平台,上面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网络文学。
不知不觉中,我们聊了很多东西,他跟我分享了他的感悟,自从他爱上了阅读后,生活开始“由简致茂”,比过去工作时还要忙碌,太多的书要看,太多的文字要写,但奇怪的是,竟然感觉不到忙碌或疲惫,反而越来越精力充沛。越读书越补养,越投入就越有力量。陆老跟我聊到当下全民阅读的理念,他非常赞同。他知道德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度,读书已经渗入了德国人的生活、社交、教育乃至娱乐当中。说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一座城市的风华正茂,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文化需求息息相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人也许不能像树木那样一心安住,要四方奔走,才无法像树木一样拥有更长久的生命。所以,我们更需要停下来,翻开一本久别重逢的书籍,滋养自己的根须,根扎得深,生活才会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