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百岁光阴中的记忆
时间:2015-11-30 A+   A- 举报

“当年第一次见到宝山,他戴着一顶小帽,穿着黑色绸缎小褂,干干净净、清清瘦瘦………”

此刻,坐在我面前的唐志珍老人,沉浸在她的回忆里。如果不是事先有人已经告知老人的年龄,我真的不敢相信,她今年正好一百岁。

当年的19岁唐家丫头,就这样,认识了这个走了105里路,特地过来相亲的年轻人----徐宝山。

20岁那年,她嫁给了他。

唐志珍的童年是不幸的,她4岁丧母,父亲再娶后,小志珍成了后娘虐待的对象,扯头发、挨骂、踢打是家常便饭,还不敢哭。当唐志珍奶奶向我叙说她的童年时,除了偶尔的激动外,更多的已是平静,就像在说着别人的故事。她说,没了母亲的孩子就是无根的草,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一忍再忍,平时亲戚问起,都不敢说后娘虐待,因为怕下次打得更厉害。

也是因为实在无法看下去,唐志珍的祖母和自己的长女(也就是唐志珍的姑姑)商量,毅然决定把当时已经6岁的孙女小志珍接过去,由她们带着。当唐志珍老人说起她的祖母,一种骄傲之情油然而出,她说她的祖母是出名的能干聪明人,方圆几里都知晓她的名气,平时会医术,凭着经验,看好过很多病例,也亏了祖母当年的英明决定,唐志珍终于得到了亲情的呵护,长大成人。

在19岁那年,通过做媒,徐宝山与唐志珍认识,也因此就有了开头那段初见时的描述。因为害羞、紧张,她一时还不能接受媒人做媒。祖母很认真地和她说:那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要慎重对待,等你观察了,了解了,再做决定。

徐宝山16岁学做木匠,经过四五年的磨练,已是一把好手。平时性格温和、手脚勤快,对唐志珍也是关怀备至。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唐志珍从心眼里认可了徐宝山,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近。

因为唐志珍自小是祖母和姑姑带的,家里很穷,也没上过学。所以,临近结婚时,嫁妆成了问题。祖母对徐宝山说:我有八个孙女,所以不可能也没有能力给任何一个孙女筹备嫁妆,包括志珍的,若你不嫌弃,就领走;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勉强。

徐宝山二话没说,下定决心要娶这个姑娘,并把结婚用的里里外外的衣服都为唐志珍准备好。成家后,善良、勤劳、好脾性的他处处娇惯着她,让4岁丧母的志珍得到了另一种爱的补偿。次年,徐宝山和唐志珍生下了大女儿,随后间隔2年,分别生下了其他三个孩子。

在他们的岁月里,老人回忆说,从不记得他们有过争吵,因为处处都是宝山让着她、照顾她,舍不得她吃一点苦。她说她的宝山啊,实在是太好了、太好了………直到那一天意外发生,他清晨起床去上厕所,突然就跌倒在地,不言不语,任凭怎么呼唤,都没有醒来,一小时后就撒手人寰。她说她心痛啊,痛得无法言说,她说她的宝山怎么就没和她说一句就走了呢?她说直到现在回忆,都心痛!………她有些激动,虽然竭力控制着情绪,但还是听得出哽咽声。

在徐宝山健在时,唐志珍老人还能自己做饭、穿衣,夫妻两个从没有让儿女照顾过。而在87岁的徐宝山去世后,86岁的她便一蹶不振,卧床不起,因为,她的天已经塌了………

65年的相守,对于她来说,是何等珍贵的宝藏!

待老人情绪逐渐平稳,我轻声问她可否保留了徐宝山的照片,我想看看她的宝山。旁边的子女回答说早就没了,除了一张放大的遗像。但老人却耳尖地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对我示意,指着一个老式柜子,抖着手摸索着去拉开其中的一个小抽屉———就在抽屉最里面,一个塑料袋包着一张旧身份证。老人自己把它打开,递给我看。这是除了遗像以外,唯一的一张照片――一张一寸的黑白照,因为是在身份证上。

唐志珍老人说:这是我家宝山60岁那年拍的。

我细心擦拭上面的少许灰尘,和老人一起看她的宝山。照片上的老人清瘦、和蔼,我轻声告诉老人:她的宝山真的是很好看!老人微笑着点头,用百年沧桑的手拿起照片,仔细地看着,并轻轻摩挲着。

我的眼眶湿润了。

就让画面此刻暂停,让她安静在她美好的世界。在她记忆的沙漏里,已滤去所有的悲伤与痛苦,只留满满满满的爱和幸福回忆。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