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看风景
时间:2015-11-16 A+   A- 举报

国庆节,好说歹说终于打动了父母,开车带他们作了一次追江赶海之旅,游了家乡小半圈。其实也没啥景点,多半在路上,可父亲母亲游得挺过瘾,看够了一路的风景。尤其是飞奔在那座跨江而立的崇启大桥上,他们兴奋地问这问那,惊叹桥之长景之秀发展之快变化之大。

天高云淡,江阔海远,这样的风景怎能不动心?车过崇启大桥时,恰逢一车队缓缓而行,领头的是一辆跑车,坐着恩爱的一对,一袭洁白的婚纱,沐风微笑。并行的一辆汽车上,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他们。原来这对年轻人要让大江大桥来见证他们的幸福婚姻,将爱存照于这片广阔瑰丽的天地,好富有诗意!

一次,外地的朋友来参观,郑重提出能否带他们去崇启大桥。只可惜与我们预先的安排相冲突,或是我们没料到他们竟想看这座桥,便打了招呼:下次来,上大桥,最好陪你们去上海,过桥饱览长江口秀色。朋友的请求也提醒了我:桥是风景!桥上看风景,定是别有一番意境。而在忙碌的人生中,我们总是把桥当作前进的通道,或许忘了那座桥本就是壮美或是雅致的风景,也忘了在桥上好好地欣赏一下。

作为风景的桥,总会予人丰富的联想,甚或升华为一种诗意。年少无忧时,村里的运河上修桥成了件天大的喜事,着实让孩子们兴奋了好一阵子,几乎天天赶到工地去观摩。桥修成后,夏日里便成了勇敢男孩的跳水平台,我在一旁羡慕地看着,那纵身一跃的身影化作了喷薄而出的万丈豪情。青春怀柔时,从卞之琳的《断章》里更深地读懂了桥的风韵: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江南水乡的绮梦,少不了桥的装饰。周庄的闻名在于陈逸飞画的《双桥》,两座古朴神秘的石桥装饰了一片宁静而浪漫的世界。乌镇的早晨,我也细品过双桥。暮春的烟雨中,独自漫步在西栅老街,似到尽头,通济桥与仁济桥直角相接,转角处是一幢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阅尽年华的沧桑与风流。双桥上正有两位少女优雅留影,一人站在桥上张望,一人于另一座桥上拍摄,而她们成了我相机里定格的风景。诗意一刻,让人感叹时光的美好,古典与现代以这样灵动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

家乡没有悠久的历史,也没有厚重的人文积淀。面对外地的朋友,我们也常常羞于介绍所谓的风景。直到有一天,当我驾车驶上崇启大桥由北向南跨越长江时,感受到了一片神奇。车子从主桥最高处向下俯冲,跃入眼帘的是无边的绿,那南岸湿地自由生长的绿,远远地逼向你的视线,刹那间仿佛奔驰在了绵延起伏的大草原,心也跟着开阔起来。更有大江滚滚的浊浪,映衬着那片没有一丝杂质也看不出一点娇气的嫩绿,不禁让人讶异于这片湿地倔强而快乐的生命的主宰。这便是风景,雄浑而富诗意的风景,掠眼而过却在人的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

还有一次,乘坐飞机,从浦东机场升空,往北飞。眼底下一片黄色的江与海,和一片绿色的大地,蜿蜒曲折的岸线清晰地勾勒出壮阔的长江口,两条长长的细细的大桥轻轻跨越了天堑。虽然看不清崇启大桥的面容,但浊黄长江里的这一根细线,不由得牵出一丝豪情一缕诗意。

江之尾,海之头,浩浩荡荡,莽莽苍苍。一桥飞架,南来北往,恍若穿梭于浩淼的时空:一侧是繁华的都市,一侧是清新的田园,似在转瞬间完成了奇妙的变化;一头是唐古拉山上千年冰川化成的脉脉清水,一头是万古奔流江海相接沉淀下的沙地文明,沧海桑田并非遥远的神话。飞驰于大桥,极目四望,江海茫茫,高楼隐隐。此刻的你或许是一位匆匆的过客,或是一位恋家的归人,再或是一位淡泊的隐士,但只需多看一眼,心头总会泛起一股浪漫的诗情。虽然你看不见唐诗宋词的碎片,也看不见历史风云的幻影,但时光的隧道里听得见吴侬软语,听得见粗犷的渔号,听得见飞扬的鸣笛声,飘逝在江风海韵中,谱成了一首史诗般壮丽的华章。

桥上看风景,倏忽的时光,永恒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