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凿
时间:2015-10-30 A+   A- 举报

回宁波时,我跟我妈说:“给我一把斜凿,我要在阳台上种菜。”我妈很高兴,连忙领我跑到专放她那些宝贝农具的杂物间,指着一只古董似的陶缸说:“里面有好几把,你随便挑吧。”

然后,那把两侧微向里卷、刀口锋利,带着我妈欣喜的斜凿经过300多公里的旅程,来到宁波我家的阁楼里,它以耐心等待的姿势,等着我去使用它。

我问生长在宁波的儿子:“你知道斜凿吗?”儿子直晃脑袋。我告诉他小时候玩过的沙滩玩具中有一小锹样的东西类似斜凿,儿子才作恍然大悟状。我问生长在启东的侄女:“你知道斜凿吗?”小侄女倒是点头称知道。我再追问她:“你用过斜凿吗?”这回侄女和儿子一样直晃脑袋。是的,对于这些幸福的一代来说,斜凿这玩意儿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遥远。

可是,在三十多年前的启东农村,斜凿却是家家户户最为常见的农用小工具。

那时的启东,农家除了“五芦头”、“七芦头”等高低大小不一的房子外,鲜有楼房。房子的大门、腰门(房间门)由材质不一的木料刨制成,木门背后一般都钉有三到四根的木横档固定门扇,斜凿就插在木横档上。若想知道一户人家有几个孩子,那么不妨先数一数这户人家门背后有几把斜凿。斜凿是启东农村孩子放学以后帮父母干活的必备工具,又充当孩子们打斗戏闹的玩具,几乎人手一把。

斜凿作为铁锹、锄头、铁鎝等较大型农具的辅助,因其小巧灵活自有它独特的用处。棉花、玉米、麦子等大块田地里除草、松地或挖排水沟,农民们用铁鎝、铁锹等称手的农具。如果只是清除田边、沟角的小杂草,人们就会随手拿把斜凿很轻松地解决掉。启东是产棉大县,棉花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春天里,农民们在薄膜油纸里用土坯培育棉花种,待秧苗长成,就用斜凿把棉花坯子挖出来,横平竖立地移植到大田。种植大片的油菜秧或其它一些作物时也需要靠斜凿。农户都有自留地,斜凿更是大放异彩,种蚕豆、瓜类、茄子、辣椒……哪一样也离不开斜凿,夏天孩子们喜欢吃的芦稷也是用斜凿一棵棵种下的。斜凿是启东农民的好帮手,是一天也离不开的好伙伴。

启东除了闻名海内外的吕四海鲜外,还有另一种美味——红烧山羊肉。冬天启东人请客吃饭的餐桌上总有一盆色泽油亮、香酥美味的红烧山羊肉。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客能吃到如此美味的羊肉,这得归功于斜凿。那里启东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养上几头羊,大人们忙于集体劳动,养羊的任务自然落到孩子们身上,因此每户养的羊数差不多与各家的孩子数差不多。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拿起斜凿挎上竹篮到田地去挑羊草。斜凿在女孩子们手里还算本分,很快挑满一大篮羊草回家,还要自觉生火做饭。斜凿到了男孩子们手里,那自然会是另一番景象。男孩们经常玩“笃斜凿羊草输赢”(笃就是扔)。他们一般在五米或十米开外用斜凿划一个圆圈,圈内放上羊草,男孩们轮流放羊草笃斜凿,如果谁的斜凿正好笃在圆圈正中的草堆上,就算他赢了,这堆草全归他。笃出圈外的算输掉。弟弟那时人小鬼大,是“羊草输赢”的高手,经常拎着满篮的青草回家,乐得羊棚里的羊们见着他就“哞哞哞”唱歌似的叫。如果那一天羊儿们的叫声乱了,我可以断定弟弟输了,那满篮的青草看起来喜人,其实只是伪装,下面撑着芦头杠子呢。

如今的启东农家,主人大多外出打工求学赚钞票,盖起的新式楼房里,不锈钢、铝合金做成的门窗,已然没有了斜凿的栖身之地,或许不久的将来,斜凿将逐渐退出启东历史舞台,成为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