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街·幸福岛
时间:2015-10-23 A+   A- 举报

沿河的这条街曾经是小城商品交易的源头,与张择端笔下傍着汴河的那条街一样,昭示着一座城镇的繁荣。

随着小城政治中心南移,经济中心西迁,这条街便逐渐退居幕后,归于平静。十多年前,人们发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于是,旧屋被拆除,看似更旧的新街被建起来,一条仿古街呈现在人们眼前。如今,街面上已看不到当年的木排门、渔网摊头、农器具商店、种子门市和馒头铺子了,替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繁荣。

这条街不长,夜晚站在街北头的石桥上,能清晰望见街南头那座音乐会所招牌所放射出摄人心魄的彩色光芒。到了街面上却看不到,因为街的中部有几处弯弧,以此增加了街市的纵深感。入到街内,首先跨过的必定是一座牌坊,这是仿古街的标配,大理石牌匾上刻有“幸福岛”三个大字。原先的老街名叫幸福街,街北头穿过民乐路,就是居民小区幸福一村、幸福二村。开发者将它称之为“岛”,不知取其何意?曾经有摄影爱好者从河对岸拍摄了几幅街景,有一幅傍水取景的角度果真拍出了湖心小岛的韵味。拍摄者独到的匠心,确能迷惑甚至左右观赏者的判断。

开发者的初衷,是将这座“岛”定位为古玩、珠宝、字画、饰品等弥漫着文化气息的商品街,然而,情节的发展并不以开发者的意志而转移。到如今,整条街除了一家歌厅、一家烟酒和一家饰品店外,排列着十多家小饭店。龙虾馆、海鲜馆、面馆、快餐、串串香、干锅、烧烤、火锅……汇聚了南南北北各类吃食。街面被充斥着油烟味的酒肆饭馆主导。看来,什么都敌不过口腹之欲。

当河面上失去了粉墙黛瓦的映迹,精致的檐角在夕阳下变幻为墨色的剪影时,小街便热闹起来。龙虾馆门前的塑料浴盆中满是张牙舞爪的红钳大龙虾,你搭着我,我推着你,挤挤挨挨。旁边的大娘招呼行人,“正宗盱眙龙虾,进来尝尝。”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已有几大盆龙虾上桌了,食客们戴着薄膜手套,从盆里抓起一只红彤彤的龙虾,先吮一下,鲜辣的汁水涌入口腔,便忙不迭要找饮料杯了。吃龙虾,肉在其次,主要还是品味它的鲜。

龙生面馆是我常去的一家。面馆么,当然以面为主,也会有各类小菜。这里的面与别家的煮法有所不同。掌勺师傅将面条与佐料放在一起倒进陶瓷罐中炖透,端上来时外加一只碗、一把长柄勺子。食客们稳稳地坐在桌前,闻着陶瓷罐中腾起的肉香,先用勺子舀起汤汁,呷一口,鲜味和香味激发起味蕾,赶紧地舀出面条与菜料,细细品起来。

也有串串香、麻辣烫之类的小店。虽然不怎么讲究,却是小青年们喜欢的,半夜里下班路过或者K歌出来,吃上一碗也别有一番滋味。

上班的人们,如我,喜欢在某个闲暇的傍晚来这条街上,混迹于某家酒肆,闻一闻后厨飘出来的肉香,扯一段道听途说的故事,尝一尝各种口味的菜肴。留下一阵喧嚣,带走物质的满足。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朴素而又热气腾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