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舞台
时间:2015-10-23 A+   A- 举报

2012年6月15日,启东市“百姓自助舞台(原名百姓大舞台)”首场演出。

2014年6月27、28日,“百姓自助舞台”在人民公园进行两场户外演出。

2015年10月12日,启东市文化馆开启了“百姓自助舞台”集中演出月的首场演出……

不知不觉间,“百姓自助舞台”作为启东老百姓自己的文化品牌经历了四个年头。四年里,这里的灯光变亮了,桌椅变新了,演员的妆容精致了,节目的内容精彩了。这个舞台越变越“大”,越变越有模有样了。

之所以在这四年之际要写这个舞台,是因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直在舞台下调音响、打灯光、照相、摄影、催场、维持秩序,那是一个舞台灯光照不到的地方,一个个忙碌得像黑暗中寻觅花粉的蜜蜂。我们看到领导为经费四处奔波,为管理绞尽脑汁。我们也看到了这个舞台的成长、演员的成长、节目的成长。我们知道维持这个舞台的“难”和“乐”。启东虽小,我们也知道这里有许多比这个舞台华丽得多,“大”得多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对于我们,对于业余团队的大爷大妈,对于不再“流行”的群众文化是关起大门的。

这个舞台长8米,宽6米,座位220个。这个舞台大啊,许多原本在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一来直夸这里座位又多又整齐,还有空调吹,就是舞台上灯光太亮,都影响发挥了。这个舞台小啊,人多的时候走道都站满了人,舞蹈演员一边把舞台跳得“咚咚”直响,工作人员一边在下面直为安全问题担忧。我经常拿着一台佳能小DV给全场录像,由于地面不是阶梯式的,为了把前方簇拥的人头挡在镜头外,我们特意给这个身材娇小的DV配了个身高两米多的大架子,奈何我一米六的身高,每次只能踩在凳子才够得着。有一次,一个五短身材的大哥,一看就财大气粗——扛着一台大机器,二话不说把架子架在我旁边,刚架好就顺着我那高不可攀的架子往上瞧,只见我那迷你的佳能小DV非常不给面子地缩在上面。大哥开口:“馆里的?”我说是。大哥的眼神顿时充满了鄙视,我内心顿时一万只草泥马奔过,虽然不爽但还是发挥了一下阿Q精神:你机器比我大,我站得还比你高呢!

舞台的主角是各个文艺团队。预约演出的团队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各个乡镇文化站组织的农民艺术团,还有一种是依托相关协会成立的文艺团体,最后一种是依靠极高的文艺热情自发组建起来的团队。这三种团队的人员经常会相互流通,演出时互帮互衬,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各有特色,演出形式也各有所长,有的长于舞蹈,有的擅长小品,各有各的精彩。

一群人能聚在一起完成一场场完整的演出是要有信念的,而这种信念在这三类团体中有所不同。

第一种,官方带动的信念。各个乡镇的农民艺术团一般由文化站牵头组织。自从广场舞在全国上下流行后,启东各个乡镇的老百姓也是一闲下来就找个空地甩起胳膊扬起脸,跳起来了。但他们毕竟舞台经验欠缺,真要去演出又有一种农民天然的羞怯,所以要被“请”,要获得文化站站长的鼓励和首肯。这也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我们当下最应该花时间、下功夫的原因之一。一旦获得官方首肯,他们便能迅速摆脱羞怯,回归泼辣,带着一种不管不顾的热情投入其中。可一台演出光是有跳舞节目是不够的,于是一批老一辈的文化站长来了,他们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群众文化建设的辉煌时期,一般都能说会写还能演,小品快板的排练演出离不开他们。近些年,乡镇文化建设的舞台上还有一批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团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一般做主持,排舞蹈,演小品都能上,但都带着一种浓浓的校园风格,青涩的技巧下呈现着初入社会的青年心中的郁闷,有时网络用语横飞的同时和台下的银发一族找不到太多的共鸣,整体看来有一种荒诞的艺术感觉。

第二种,团体带动的信念。这些团队形成之初一般不是以进行文艺演出为目标的,他们往往有各自的协会,如老年大学、老年体育协会等。其中人员虽然平均年纪有些大,但却是藏龙卧虎,节目中包含了许多太极拳、太极剑、木兰剑、柔力球、抖空竹等体育健身性质的表演。记得有一次,一个老人来表演太极剑,只见她身量娇小,头发花白,但舞起剑来却是刚柔并济,一个纵身,一个跳跃,异常轻盈。上去一问,已经练了十六年了。瞧瞧,谁说咱广场舞“独霸一方”了,这不还是给国粹留有一方天地的嘛!男同胞在这些团队里也不是“稀有动物”,他们已经不甘心只当舞蹈演出的配角了,往往以器乐类节目登台,笛子、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玩得很有一些难度。有时候器乐合奏,中西合璧,洋洋洒洒的人和乐器把个舞台占得满满当当,虽然有时听着有些凌乱,但图得就是一个热闹。

第三种,兴趣带动的信念。这一类文艺团队对文艺演出有着极大的热情,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经常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还会经常去外地比赛或者交流演出。启东市锡剧联谊会在这些团队中是突出的,它的前身是市越剧团,越剧团解散后很多老员工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但这份兴趣到退休又捡了起来,唱念做打,一点不忘。最近几年兴起的“春之花”、“紫叶”等团队经常能获得文化馆几位老师的指导,进步显而易见,加上成员相对年轻,经常筹集了资金自己置办华丽的演出服装外出比赛。他们的舞蹈节目已经走出了整齐的框架,开始向美的方向追求。文化馆的老师一般对团队评价是很宽容的,但对这些队伍可以说是非常严厉,骂上两句也是有可能的,但她们依然认真,依然刻苦,你完全不会想到她们生活中,工作中,做生意讨价还价时的干练和泼辣。这时的她们像一个个好学的孩子,无比真诚。

“百姓自助舞台”就是这样一个“大”舞台,它的运营很拮据,领导一度为经费非常担忧。但就是这样一个热热闹闹的舞台,也不是所有启东老百姓都知道的。

很多东西,我们如果不说出来,不写出来,很多人都会觉得稀松平常,甚至不值一提。很多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人,他们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经历改革开放,经历祖国建设最艰难的时期,他们前半生要为国家,要为单位,要为父母,要为子女,现在,他们老了,得空了,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为自己。所以,年轻人,当你打开启东市文化馆“百姓自助舞台”的视频节目的网址,看到他们忘词时请不要笑;看到他们队形不齐时请不要笑;看到他们唱歌走调了也请不要笑。你们在哈韩追星,满嘴都教授、小鲜肉的时候,他们也在努力地生活着,并且精彩。

现实似乎注定了,群众文化的被关注度永远不会像流行文化那样如烈火烹油般灿烂夺目,但无论如何,在这样一个小县城里,有一支小小的团队在为群众文化建设努力,并且会一直在这里,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