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题目,你们会感到奇怪吗?其实说怪不怪。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人们在言谈表达中夹杂了好多“然后”,而且使用的人愈来愈多,频率愈来愈高。这里给大家摘一段对话,是某市电视台记者在就业市场对应聘的大学女生的采访。
记者:“……,请你作个自我介绍。”
女生:“大家好!我来自XX省,然后我是在XX大学的读XX专业的,然后我今年毕业了,然后想找个合适的工作,然后我选择了上海,然后我又选择了XX高科技区,然后谈了几家公司,然后有一家愿录用我,然后我还在考虑中。”百余字,几句话,一口气用了8个“然后”。无论从语法结构上或从语言表达上看,都显得多余、累赘。假如报考传媒广播专业,肯定过不了口试关。仔细推敲,假如从中至少去了6个,那么女生的这段表达会简洁明了得多。
在《新华字典》和“百度”的搜索中,“然后”的词性是连词。连词释义:连接词,连接词或词组、句子的词,“然后”表示前后两件事或两种情况的承接关系,即后者继前者而发生,无前者则无后者。从词义上看“然后”的使用还是比较严格的,但在人们的实际语言交谈中,已经超出语法的限制,被乱用、滥用了。
粗略统计喜欢滥用“然后”的人群,按年龄段:70后偶然,80后普遍,90后最多,00后刚学步。按人群分:学生居多,女生居多;受访者多,自述者多,侃侃而谈者多。
会讲“然后”的,恐怕没人不懂它的用法。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群乱用、滥用“然后”呢?窃以为是无所谓的态度,是任性的脾气,是被误导的“时尚”。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中说过“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汉语美在那里?请听汉语学家的形容:汉语之美:如春风之温暖,如夏花之绚烂,如秋叶之静美,如冬雪之眷恋。如夜空中冰月,清淡而艳丽;如群山中珠峰,稳重而脱俗;时而清泉般透明,时而磐石般沉重;是动人的旋律,具感人的韵味……对汉语之美的形容太多了,让人自豪,让人陶醉,举不胜举。我们既然拥有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那么大家就要珍惜。不要让我们美好的语言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