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火
黄昏时的公园,难得的片刻寂静。面湖而坐,也是面向太阳西沉的方向,尽情享受无人打扰的自由。虽然喧嚣的世界并未远去,背后的公路上车水马龙,车声流淌成一条混浊的河,但我可以把它听成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中久久不停、神秘安详的弦乐颤音。在这乐声的背景之上,我听见右侧湖边的小树林里传来一阵清脆而幽微的鸟鸣声,仿佛是招呼着同伴归巢休息了;我也听见了身后微风拂起时一片落叶的窸窣声,随后草丛里传出秋虫的呢喃,宛如小提琴纯净的叹息,轻柔地触动了心弦。
就是那湖,也是灵动的。近百亩的湖面,完全可以沉静了一颗心。四周的绿树倒映水中,蜿蜒成错落有致、明暗不定的曲线。倒悬的树梢儿,尤其是宝塔似的水杉尖儿,于微漾的湖面上轻轻地抖动着,荡涤了俗世的气息。有欢跳的鱼儿,在宽阔的湖面上令人惊喜地掠过一束银光,随即一圈圈涟漪从湖心轻轻地涌向湖边,泛起一道道弧形的亮光,微微晕眩之际感觉自己的内心跃动了一缕诗意——或许会得意于这样的发现,庸常的生活里也会觅见安宁的思绪和清新的诗意。
其实,这个公园我不常来,平时忙碌地奔波于城市喧闹的街道上,匆匆地上班下班,偶尔忙于应酬,可我会轻松地撇开一大堆的烦心事找寻自己的快乐,甚至在沉思中敏捷地捕捉了一缕闪光的诗意。就像在一个席散微醉的夜晚,穿过这座公园,忍不住在这湖边静坐下来,坐在这块突起的石头上,听着对岸零落的歌声,看着湖中氤氲的灯光,任渐渐沉寂下来的湖水,洗刷掉那份酒气,而将一分醉意酝酿成了诗意。
湖,总会让人想起钓翁的风姿来,甚或沉浸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天气暖和的时候,这湖边,或是湖中的曲桥上总会排列了一根根细细的钓竿,夜色里也有一群人在幽暗的灯光下蹲守着。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乎鱼儿还是在意风景。而我不喜欢钓鱼,或借钓鱼之名游赏风景。如果喜欢这片湖光水色,何必要一根钓竿相伴而成累赘。何况,上钩的鱼儿激不起我内心任何半点的喜悦。倒不如静坐湖边,于光影声响的细微变化中静静地冥想,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也会想起年轻时带儿子来划船的事儿。我总会静坐一旁,欣赏湖上风光,让活泼好动的儿子驾驶着电动船,险过窄窄的桥洞,或是擦过对面的船儿,小小地刺激一下,惊起阵阵欢乐的笑声。如今,湖面宽阔了许多,但没有了游船,儿子也已长大,我则早生华发,即使在这湖上划船,也听不到童稚可爱的笑声了。不如静坐湖边,于似水年华里细细地品赏一份美好的情怀,往昔的笑声似乎越来越清晰。
记得几年前,陪一位外地的朋友路过这公园,我热情地介绍这是我们城市最大的绿地——紫薇公园。朋友惊呼:好有诗意的名字!转而又问,是不是从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受到了启发?我笑了:这公园早在这部疯疯颠颠打打闹闹的电视剧播映前就取了名。继而又想,我们何时发现了这公园名字中蕴含的一份诗意,就如这片平常的风景中,或于我们庸常的生活里,你曾咀嚼过诗意?
我总相信,诗意——点缀在清宁的自然里,但需要你先把眼睛闭上,触摸葱郁的草木,萌生视觉;我也相信,诗意——流淌在典雅的音乐里,但需要你先把耳朵捂上,感知亲切的音符,萌生听觉;我更相信,诗意——沉淀在深邃的思想里,但需要你先把心儿收起,体悟朴素的道理,萌生灵感。
“你怎么敢坐在这里?”身后传来稚嫩的嗓音。是一位小女孩,径直走向这湖边突起的石头,问我。一旁的爷爷,则提醒着她小心落水。孩子的视角就是和大人不一样,我想这位老人一定在心里问:你为什么独自坐在这里?
因为我爱这湖,也爱这个城市。在庸常的生活里,我独自寻觅着诗意。
梭罗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在湖边,我听得见心灵孤独的歌唱,可并不寂寞;也看得见城市静穆的舞蹈,却闪耀着绚烂的生命之光。
(作者系南通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