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书
时间:2015-08-07 A+   A- 举报

二十五岁之前,我是“童叟不近”那种人:对老人和小孩都不亲近,觉得自己和他们不是一个年龄段,不是一个群体,没有任何共同语言。上班之后,父母亲多次嘱咐我:“多听听老同志的教诲,遇到事多向老年人请教”,我总是不以为然地一笑。在现实中,无论遇到什么疑问,我都喜欢去网上查询,能不与人说话就绝不开口求人。

这种状态直到成家之后才渐渐改变。闺蜜小鸥崇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认为多数老年人思想守旧,因此她在医院生下女儿第三天,便不顾婆婆劝阻用偏凉的水洗了头。一年之后,小鸥就患了顽固的头痛病,逢风寒天气便发作,让她吃尽了苦头。她说,不得不承认,婆婆说的是对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体质不同,老祖宗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毕竟不是空穴来风。另一个闺蜜风铃,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一个嘴上抹蜜的“口才男”,结果闪婚不到俩月,对方便将甜言蜜语送给了情人。风铃说,真后悔当初没听父母的话,如果有来生,一定做个乖孩子。

我在婚后和爱人过着分多聚少的日子。那时候离父母远,婆婆也在老家,孤独的我下班后经常在小区坐到很晚,接到爱人的电话当着路人的面就忍不住抱怨。小区里经常坐着些乘凉的阿姨,遇见次数多了,她们便忍不住和我说话。其中顾阿姨是最熟的一位。她并不直接打探我的情况,而是先从网络的新闻聊起,继而过渡到她的家事和她年轻时的往事。她说她老伴年轻时当兵十年,十年里没见过几次面,都是她一手拉扯大孩子,感情就靠书信维持,现在老伴对她特别好,大概就是为了补偿那些年的欠缺。她也讲自己的女儿,说家家有难念的经,她女儿从小娇惯,但作为父母,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学会宽容、理解、体贴对方,只有先学会这些,才能进一步经营好家庭,不然俩人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只能越过越散……

顾阿姨的话犹如涓涓细流,轻缓地渗入我的心田。我想我确实不够体贴爱人呀。从此,我再和爱人通话时,一改往日的责备抱怨,而是温柔地说:你放心吧,我一切都好,就是想你。后来爱人在闲暇时就经常给我发信息:妻,谢谢你!

而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和老年人聊天,从她们的口中认知更为丰富广阔的世界和深远的人生境界。聊得多了还会发现,听老人说话如同读书,老人的话使人内心安宁沉静、熨帖。这种感觉升华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上,而是一种对心灵的抚慰与温暖。难怪自古流传“家有一老是一宝”的俗语,老年人所给予我们的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态度,是处乱不惊的处世智慧,以及“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