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陆洲舫抗日
时间:2015-08-05 A+   A- 举报

启东区地处江海三角地带的顶端,该地区与崇明、上海仅一江之隔。抗战开始后被游杂部队、海匪势力所窃踞,各种政治势力混杂其间,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态势。在海启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县委从斗争形势的实际出发,对上述这类地区采取建立带有某种“同情区”特征的策略方针,以扩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开辟工作。

1941年8月,苏中四地委敌工部长程叶文派海启县委敌工部长杨文铨携带季方的亲笔信进入汇龙镇,与伪军“新亚救国军”副司令陆洲舫秘密会晤。陆洲舫是启东江夏村人,新四军东进之前,他的武装部队长期在启东区活动,有一定社会基础和武装实力。由于新四军原挺进纵队叶飞和苏中四分区季方、梅嘉生等领导同志早先就与他有过接触和联系,他也表示愿意和新四军合作抗日。因此他当即表示,不愿受日军的欺凌当“和平军”,决心先把日军搞一下,再把部队拉出汇龙镇。经过多方工作和周密的安排,1942年6月中旬的一个深夜,陆洲舫捉拿了伪启东县自治会会长黄召贤和日本特务、翻译姜福全,捣毁了伪启东县自治会办公处,率部起义。苏中四分区陶勇、梅嘉生等领导同志鉴于启东四区、五区原是陆洲舫活动的地区,地处启东的东南角,党的工作还未开展,情况比较复杂,特将该地区划为他们的防地,以灰色面目出现,开展抗日活动。此外,鉴于陆洲舫在江、浙、沪地区,能与敌伪、顽部队以及帮会、地方势力打交道,而今又向我率部起义的有利条件,决定将陆部改编为启东人民自卫军,委任陆为司令员,行政上建立东区自治公署,陆兼任自治公署主任。在其所辖范围内,经抗日民主政府批准,在财政上仍由其自筹粮税,维持部队给养。为领导和改造这支部队,苏中四分区和海门中心县委、东南警卫团分别派一批军政干部,担任陆洲舫部队和自治公署的军政干部,还派一批党员干部到该地区进行秘密工作。建立由胡林、戈拨为首的中共启东区工委,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

1942年6月以后,分区领导同志还通过陆洲舫利用他在浦东、崇明以及浙东等地的老关系,在吴仓港设置秘密联络站,建立南至浙东,北至鲁南的海上交通运输线。由陆洲舫出面,与他的老关系以做生意为名订立双方保证物资安全护送协议。这样,根据地就能把江北的盐、鱼、粮、棉等物资运销到上海、浙东,同时又可以购运回根据地急需的枪支、弹药、电讯器材、印刷机械、纸张、机床、钢管等军需和民用物资。

1942年9月,苏中四分区还在陆洲舫司令部附近设立一个由周政(梅嘉生夫人)负责的秘密联络站,凡往返于苏中、浙东、上海等地的干部和其他人员的护送任务,大部分由陆洲舫部担任,派船派人护送到目的地。为保护我根据地渔民出海捕鱼生产,防止海匪抢劫,陆洲舫部还派出船只和人员出海保护。

争取团结陆洲舫抗日,是苏中四分区和海启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一大胜利,一大创举。这一决策有力地抵制了日伪在启东一带的全面占领,为我军政干部进入该地,培养地方干部,全面开辟这一地区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发展海上交通运输线,保障根据地的供给和干部的安全出入,打破日伪的封锁,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