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东极岛
时间:2015-07-31 A+   A- 举报

四十五年前,我放下书包,背上背包,响应祖国号召,从黄海之滨来到东海前哨——舟山中街山列岛苗子湖(又名东极岛)当兵。岛虽小,但离公海只有二十多海里,战略位置十分险要,所以四个小岛上驻守着一个团的兵力。当年海岛条件十分艰苦,素有“风的故乡,雨的温床,雾的王国,浪的摇篮”之称,官兵们发扬爱岛如家、艰苦创业精神,守卫着祖国东大门。我被分配在步兵连,服役五年多,一直住坑道,很少有营房,官兵们端着饭碗,在操场上以班为单位,围成一个圈蹲着就餐。坑道夏天潮湿滴水,床铺就用塑料布围起来才能睡觉,冬天干燥,鼻子流血,只好在地上泼水。当年部队生活十分枯燥,没有电视、电话,报纸杂志也无法及时看到,只有通过写信和外界联系,遇大雾、刮风,沈家门航船几天不来,我们就吃咸菜,喝盐汤。航船一到,大家高兴地抢着去码头抬菜、盼望信和报纸,可惜,新闻已成了历史,唯有家书抵千金啊!一个月看上一二次电影,八一节、春节慰问团来海岛,战士们像小孩子过年一样,换上新军装,轮流去看演出,开心得不得了。当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四毛钱,为了改善连队伙食,各班垒石头造梯田,种上青菜、辣椒、冬瓜、四季豆等,还养了不少猪。逢年过节包饺子,吃红烧肉。春夏之交,到海边捕墨鱼、捞海蛰,其乐无穷!我们步兵连除训练外,还经常施工打坑道,缺少风镐,就用钢钎凿,没有卡车就用肩膀背,没有搅拌机,就用人工拌,然后用铁簸箕传到山洞里。最后填石头,人不能站,也不能蹲,战士们就排队躺在拱顶上,每人肚皮上垫一件棉袄,石头一块块从身上滚进去,填满了才一个个退出来。大家都是二十岁左右的热血青年,思想红,力气大,干劲足,真叫无私奉献啊。官兵们扎根海岛,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第二故乡。

我于一九七六年退伍回乡,弹指一挥间,四十年过去了,在这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到来之际,今年五月,我们七位老战友故里重游,过去沈家门去东极岛,两天一班船要航七个小时,现在天天有快艇,只要两个小时即到。当我们再次登上东极岛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今非昔比,漂亮极致,宽敞的公路,环岛旅游车,南岙渔村到处是宾馆、渔荘、饭店,一派旅游繁荣景象。我们决定徒步环岛行,从南岙上山,经炮台山看原来的团部、住过的坑道,训练的阵地,站岗的哨位,种过的梯田,经过“海岛卫士门”登上山顶,面对大海,极目远眺,合影留念,感慨万分:忆当年东极岛上穿军装奉献青春,看今朝战友相约欲寻找四十年前!

部队现在已缩编为一个海防营,在原重炮连位置,我们看到了一排排崭新的营房、漂亮的绿化、宽敞的操场、战士紧张有序的训练。一位值班排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和新战士讲传统、聊过去、谈未来、同唱“战士第二个故乡”,大家互递正能量,祝愿大中国!

夜晚,当年支左时结识的岛上老朋友方岳忠先生、钟友娣女士等在美丽的沈家门夜排档特地设宴招待我们,大家握手拥抱,一切尽在美酒中,席间,又请来歌手助兴,我们同唱“咱当兵的人”、“歌唱祖国”等革命歌曲,把晚宴推向高潮!

当前,日本军国主义企图死灰复燃,我们希望年轻的一代将士们保持高度警惕,练好过硬杀敌本领,扎根海岛,守好祖国东大门。如果祖国需要我们这些老兵,我们将一定重返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