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笔谈 杨谔
人生不能没有闲暇。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幢建筑,闲暇就是门窗、栏楯;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园林,闲暇就是小池和花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轮旭日,闲暇就是舒卷自在的彩云;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图画,闲暇就是画中的留白……
没有闲暇的人生是沉闷乏味的,有闲暇,人生的风景里才会有“天光云影共徘徊”。
生活中最常见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整天忙得没一丝闲暇,一种是“闲暇”得整天没一件“正事”可做。第二种人的生活犹如园林之没有亭榭,算不上是一座真正的园林。
忙碌的原因也可细究。有的是低效率的瞎忙,多源于在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有的是大可不必的虚忙,像如今的许多会议和讲座,高居台上者侃侃而谈,台下听众的脸上则闪烁着手机的荧光。更多的人是为多挣钱而忙,以私营业主为多。有一次,我与一企业主朋友商谈一件事,他的两部电话此起彼伏,大到生产销售,小到一台拖拉机送砖来要付多少运费,他都要加以过问。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居然找不到一个空隙与他说上一句完整的话。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在法国做访问学者时,认识了一位已在法国开了20多年皮包店的华人吴阿姨。周末人家休息,吴阿姨不休息。法国人的商店营业时间短,一般上午10点开门,晚上7点关门,吴阿姨的店则上午9点开门,晚上9点或10点才关门。吴阿姨的财富已非小数,又大半辈子生活在法国,可她没有去过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看薰衣草,也没有去过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看郁金香。她几乎每周都要去巴黎进货,但却从没到过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看鸽子飞翔。她稍有闲暇,就是在家睡觉,以补日常的亏欠,吴阿姨梦里的天空想必也是没有星星的。
生活中充斥着闲暇的人是可悲的,难得闲暇的人是可怜的。一个人的品位如何,就看他怎样度过闲暇。工作与闲暇是主与次的关系,没有闲暇的生活犹如一根弯曲次数过多的钢条,极易折断。闲暇并不是无所事事,它是给负累的心灵放一会假,因此,闲暇是可以“心造”的。我以自己为例。最近五年,我的日常工作分为三大块:打理公司部分事务、研习书画与写作、准备一日三餐。其间几无闲暇。我把三者加以调配:脑力钝了,便以悠闲的心态去买菜摘菜;体力乏了,便以享受的心态去看书临帖。如此,工作成了闲暇,闲暇实质也是在工作,常常分不清彼此。看似无有闲暇,然又时见悠然。
闲暇不闲,它是人留给自己转身的一个空间;闲暇不闲,它像一把安放在阳台上的躺椅,毫不起眼,却有机会静观万物;闲暇不闲,“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疏瀹五脏,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