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壶记
时间:2014-10-31 A+   A- 举报

城外笔谈●杨谔

为纪念壶艺泰斗顾景舟百年诞辰,上海一收藏家协会与顾氏传人拟于今年十一月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专题壶艺展。不久前,上海方面打来电话,邀请书画院康戎院长和我在准备参展的10把紫砂壶上作画写字。我无此经验,但想到机会难得,也就大着胆子答应了。

临去上海的前夜,突然感到一阵担忧,自己写字也许尚可,但绘画上那点儿本事,如在名师的壶上胡乱涂抹,那真要暴殄天物了。我找出自家收藏的几把紫砂壶,发现上面所刻之画,均为白描,而我平时作画,多类“对虎画猫”,无知者无畏,用淋漓的水墨来遮掩造型能力的不足,而这次却要“全裸”……

晚上十点多了,我心里仍有些不踏实,又翻出近几年写生的白描底稿,精挑细选出十来张,有芭蕉,有荷花,有竹子,还有菖蒲、兰花等等,小心地用夹子夹好,装入材料袋,再放入准备明早带走的手提袋里,临睡前又检查了一遍。

第二天上午十点,我们到了上海收藏家的书画室,10把紫砂壶已如士兵一样整齐地列队于案头。我一屁股坐下,随手拉过一把,收藏家一看我这架势,急步走到我身边,连说:“不能这样拿,只能捧,这些壶没有烧制前还只是泥。”我顿感身上有些汗津津的。

我坐着,不知该如何开始。康戎一定是摸透了我的心思,装作漫不经心地提议说:“杨谔,10把壶,我们全部合作。我画画,你写字。如何?”我的天哪!我如闻纶音,赶紧点头。

第一把,我写了一首诗,康戎看了,依诗意配了画。写完第二把后我觉得这样不妥,给诗配画总不如给画配诗配句来得轻松、简单,于是我建议康先画,我再配诗句。康画梅花一枝,我便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康画了一丛菊花,我便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康又画竹子,我又题:“竹影摇窗。”如此不到2个小时,我们已完成了9把。康的身手,让我见识了老南艺毕业生过硬的基本功,真是不服不行。我们写画的时候,在外间陪人说话的收藏家进来看了几次,其中一次他说:“你俩倒奇怪,也不打格子,也不用底稿。”康戎骄傲地说:“那当然!这样更易生动。”

当我们正要对第10把壶下手的时候,收藏家说:“能不能给我画把大的?这把小的就不画了。”我接口说:“为什么不可以?”只见收藏家从腰间拿出一串钥匙,拣出一条,打开其中一扇大橱,从里面小心地捧出一把精致气派、不同凡俗的大壶。康捧壶在手,稍加思索,刷刷连声,几朵出水芙蓉便嫣然于壶上。我最近正好诌了一首咏荷的诗,于是提笔便写:“昨夜梦入画堂西……”收藏家退后几步,凝视那壶,笑容绽放在脸上,轻声说:“展览那天,这把壶,肯定是精品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