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间 ● 李莹
去年暑假期间,我新买了一款智能手机。于是,也跟风开通了微信功能,兴冲冲加了十几个亲朋好友,包括女儿。让我高兴的是,在郑州上班的女儿竟然通过了我的请求,心里不免暗暗高兴。在这之前,女儿可是拒绝我在QQ上加她为好友的。
今年过完春节,我重拾起了学生时代的文学梦,开始学习写作。在我的努力下,三个月后,开始有文章见报。每次一发表,我就心怀喜悦把链接发在微信上面显摆。女儿一开始读到后在微信上调侃我:“老妈,没想到您还是文艺青年哈。不错,继续努力。”我喜滋滋地给女儿发去了拥抱和笑脸的符号。微信互动,成了我们娘俩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
3月份的一天晚上临睡前,我如往常一样翻看微信内容,看到女儿在微信上这么写道:“加班加到11点才结束,好累啊,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下去了。”读罢这则内容,我顿时莫名紧张起来,迅速拨通了女儿的电话,没成想女儿在电话里颇为轻松地对我说:“这会刚和同事在外面吃了点夜宵回来,已经没事了……”女儿这么一说,刚才悬着的心才总算放了下来。
接下来,只要看到女儿在微信上表露心情不好的句子时,我总会打去电话询问。后来,我渐渐发现,女儿原创的文字越来越少,更新的大都是从朋友圈转来的文章。
4月底一天收到编辑通知,我的一篇文章被杂志采用。初次上杂志的我喜不自禁,在微信上分享了我的喜悦,并把我的那篇文章也贴在了上面。很快,朋友圈点赞者众多,心里也不免有点小得意。
五一放假女儿回来,在聊天中我忍不住问女儿:“老妈的那篇文章写的怎么样?评价一下。”女儿一脸茫然的样子望着我:“什么文章?”我解释:“两天前在微信上发了呀。”女儿哦了一声,顺口说道:“我把你屏蔽了,没看到。”女儿的这句话,顿时让我愣住了。我强压着声调,问她:“为什么把我屏蔽?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发的东西很无聊啊?”女儿一边去开电视,一边回应:“不是,不想给你解释。”
坐在沙发上的我沉默了。此刻,客厅的空气犹如凝固了一般。女儿看我沉着脸,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赶快把身子移过来,向我解释道:“老妈,是这样,我有时在微信上发发牢骚,也不过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而你老是把这些话当回事,弄得我什么也不敢在上面写了。为了不想让你过度担心,所以我才把你屏蔽了……”
女儿的一番话让我明白,原来是我放大了女儿的喜怒哀乐。我笑着对女儿宣布:“屏蔽就屏蔽吧,老妈也不稀罕被你关注。”女儿一把搂过我的肩膀,笑嘻嘻地向我打包票:“老妈,放心吧,你闺女是打不死的小强……”
现在,女儿每隔几天,就会给我打来电话问候。我呢,关注不了女儿的微信,整天也没那么多的纠结了。看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能做的,守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