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王琦
4月21日,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一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他是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意思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与美国喜穿内裤的高调英雄不同,中国的英雄是低调而谦和的,游于四方之外,洒脱行于江湖。很多武林小说中的高人角色都有“扫地僧”的影子,从《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到《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老乞丐、隐于后山的风清扬等。大隐隐于市,深水潜无声,摒除方外之物,潜心做学问,是“扫地僧们”的共通之处。
李小文院士在网上飞速“火”起来,在情理之外,更在情理之中。人们追多了华服美裳的明星,乍一见粗布衣衫的院士,震惊之外,不由肃然起敬。这才是真正的教授啊,不是精心包装、时髦帅气的“都教授”,不是满嘴跑火车、下镜开房去的“砖家”,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做学问,没有华服却有诸多科研成果的学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事喧哗,不求名利,真名士自风流,没有华服,没有上镜,一样引来无数人的膜拜崇敬。
“扫地僧院士”的真正看点不在衣着,而在于学问。现在学术浮华之风严重,出书、讲座、论文剽窃……学术的急功近利,让学术信仰逐渐丧失,也让人们失去了对学者的敬意。从现在人们多以嘲笑之语称专家为“砖家”,教授为“叫兽”就可看出,急功近利之下,难免有失范之举,受利益、地位等欲望驱使,学术精神正在沦陷,真正做学问的大师越来越少。李小文院士的出现正如一股正气之风,让人们看到了学术精神的守望者。
学者,追求学问者,而现在又有几人潜心问学,上下求索?过去的科学家、教授生活艰苦,坚守陋室,却让中国科技实现了飞一般的跨越,而现在教授多了,学术楼高了,真正做学问的却少了,出镜的多了,说的话却让人不敢信了,这岂不让人愤怒悲伤?去学术浮华之风、功利之心,让学术回归朴素的问学之道,这才是学术的根本。
现在社会浮华,国人生活水平提升,最直接的表现是服饰的标签,从外国抱着嘲笑的口吻言称中国已成奢侈品大国就可看出。奢侈品等精美的服饰包装了外表,却提升不了内涵,没有素质,穿再多的奢侈品也只是土豪,而李小文院士虽一身布衣却气质凛然,引人敬仰。衣,食、住、行都应去浮华之风,还朴素本质,无需跟风布衣,服饰最根本的用途在于“适身体,合肌肤”,穿着舒适,合体合宜即可,这也是现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基础。
真正的尊严在内心,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既不需要过多外在修饰,也不会因他人眼光而改变自己,相反,他的风格将引领潮流,要想获得尊重,华服不会带来光环,努力、执着地将自己的每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