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矣,“研究僧”
时间:2014-04-18 A+   A- 举报

黄春景

朱炳帆,中山大学硕士毕业,4年前,手握几份让人艳羡的offer,放弃到大型国企上班的机会,却选择到少林寺“就业”;他的工作有些神秘,大部分时间待在寺里,却不是出家人;他执掌“武林秘籍圣地”藏经阁(少林寺图书馆),又时常接待一些“大人物”。近几年,许多有关少林寺的舆论风波他都亲身经历,他处理危机的公关能力日渐显露。(据4月16日《郑州晚报》)

对于朱炳帆而言,尚未毕业,便手握几份让人艳羡的offer:中国电信、中船重工以及一家事业单位,但最终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少林寺,入职时受聘于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对少林寺的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进行保护。然而,朱炳帆加入公司后第三天,便被派驻到了少林寺,一待就是近4年。换成其他人,恐怕会因此而离职,因为执掌藏经阁是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岗位”,况且寺里没有娱乐活动,平时要跟师父一样吃斋,如果定力不够,就要半途而废,另寻它途。可喜的是,朱炳帆实现了从研究生到“研究僧”的华丽转身。

硕士毕业“就业”少林寺4年,既做“公关部长”,又当“新闻发言人”,在少林寺的舆论风波中显身手,向外界展示真实的少林寺和少林寺的出家人,有效地传播少林文化……对于这样的有为青年,不仅仅是少林寺,各行各业都需要朱炳帆式的“研究僧”。眼下,研究生求职目标多集中在一些工作体面稳定、收入较高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而且喜欢往大城市发展,所以一旦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在消费成本高的大城市中,他们就很容易成为“蚁族”。对不少毕业生来说,很多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喜欢随大流。往往这一点,让很多本来相当优秀的青年,在不知不觉中“泯然众人矣”!

放眼当下,忠于自己的内心最后成功者不胜枚举,朱炳帆就是其中之一。忠于内心,不为外界所困扰,朱炳帆毕业时便看清了自己、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一跃成为少林寺名副其实的“研究僧”。记得百度执行官李彦宏说过这样一句话:“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这话体现了忠于内心的重要。这是因为,忠于内心不会迷失方向,忠于内心不会茫然失措,忠于内心才可以走好自己的路。

相信大家都看过《哈姆雷特》一书,这是莎士比亚普及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其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最为读者所熟悉。现实中,我们总是抱怨现实的路太赶太挤,都拼了命地做“勇往直前”状,即使到头来落得个满脸灰的下场……也总是擅用各种陈词和借口,为自己当初的就业选择问心无悔。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今不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一味地往公务员、银行、国企、外企等部门靠拢,鲜有问津类似于少林寺这样的冷门行业。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其实,一个多元化的转型期社会,在就业和择业上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换句话说,社会非常需要像朱炳帆式的“研究僧”:忠于自己的内心,从实践出发,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而不是意气用事、刚愎自用、盲目追风、夜郎自大、好高骛远。留心一下自己的身边,就业随大流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个人要想不同凡响,鹤立鸡群,就不能向多数人看齐,只有突破常规,才有可能让自己卓尔不群,引人注目。再有,朱炳帆敢于放弃到大型国企上班的机会,甘做传播少林文化的“勤杂工”,这样的“从业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