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10月,立志服务全人类的女儿突然由金融专业改学法律,并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法学博士。考虑到以后回家不便,她决定整个暑假都在家好好陪陪我们。
她每天花一个小时练字。开始临的是《华山》,后发现更喜欢《礼器》。她准备写一条幅:“博文约礼”。她说这是中大的校训,她要装裱后带到美国去,挂在自己的宿舍里。“博文约礼”四字出自《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女儿书此条幅并非无意,她整个暑假都有一种怅惘不舍、欲罢不能的情绪,这还可从她每日攻读《史记》的行为中看出。8月中旬临去美国前,她写成隶书条幅“博文约礼”,见我在书架上的石章堆里为她找印,她说,我那有。说话间便拿来一个锦盒,又说:“是你给我的生日礼物,我一直随身带着呢!”
女儿赴美后的第二天,我在启东图书馆作《书画生活》讲座时提到了那方印。事后数月,仍不时有人向我打听这方印边款所刻的文字。
事情是这样的。2009年8月,女儿考上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转年春季,她建议我们去香港看看。到港后第二天,她又建议我们付钱为她的室友过一次生日,因为那女生的父母没来香港。女儿的提议我们欣然接受,同时又让我感慨系之。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从没有给她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那是她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天中午,突然想起那天是她生日,于是在我们那个只有十几平方的小公司里,以清水煮面为她庆生。
香港之行,连头带尾共四天,在四天的接触中,我们感到女儿对朋友同学略嫌挑剔,宽容不足;在学习上则有重理轻文的趋向。当时怕影响相聚气氛,我与妻就都没说什么。
回家后的第二天晚上,我忍不住给女儿写了封信。妻在信将要发送时调侃说:“你不会想学《围城》里方鸿渐的老爸吧!”又说,“发也白发,女儿连看都不会看的。”凭女儿的个性,我知道妻子所说不无可能。谁知一个多小时后,女儿的电邮过来了:“我会慢慢改的。”
以后几个月,我们隐隐感到女儿的潜能在不断地得到发挥,她如鱼得水,人也开始变得大气宽厚,但她对自己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目标越来越大,能“马虎”时也绝不肯“马虎”。进入11月,女儿说她的生日快到了,自己在内地从没好好过过生日,这次希望父母能重视一点,最好让妈妈去香港陪她过生日。女儿的“撒娇”正中妻子之怀,临行前,妻希望我能有份礼物送给女儿。一番思来想去后,我专程去书画商店买了一方漂亮的印石,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刻入印中,并在边款中刻道:坚韧、睿智、朴实、洒脱。赠此数字并治名印,以祝女儿生日快乐。2010年11月 谔。
杨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