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爱调研旗下问卷网发起的一项调查(2517人参与)显示,65.7%的受访者正在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
想来这些受访者中,少有中小学生,因为对他们来说,正确书写是他们的基本功。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受访者也曾做过中小学生,何以成年之后,他们很快就丢失自己的“童子功”了呢?
答案,显然与电脑的普及密切相关。
这些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在日常工作中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许多行业的员工一天也离不开电脑;相应地,电子化办公已成为普遍现象。而电子化,自然就意味着无纸化、无笔化。在长期远离纸笔的境况下,一个人提笔忘字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在笔者看来,表面上看,确实是电脑导致了人们提笔忘字,但往深处追究,真正的原因并不在此。要知道,电脑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而汉字,并不是纯粹的工具;提笔忘字的深层原因,还在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
我们知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通过汉字一代代传承下来。除此之外,汉字本身还具有形美、意美、音美的动人内涵,而这种动人的内涵,只有认真书写时才能品味到。但可惜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轻视汉字动人的内涵,只将汉字当作交流工具来使用。既是交流,只与传情达意有关,而与书写方式无关。如此一来,人们会写的字越来越少,忘掉的字倒越来越多。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里,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语种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英语了。NBA、WTO、GDP之类的英语词汇,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文章中、口语里,简直成了汉语体系的一部分;而这,无疑严重破坏了汉语自身的纯洁性、完整性。这种状况,也在客观上削弱汉字的影响力,导致人们下意识地轻视汉字。
由此可见,正因为缺乏对汉字必要的敬畏感,人们才不重视汉字、不珍惜汉字,提笔忘字才成了社会常态。反过来说,若是一个人从心里在乎汉字,哪怕无纸化再普及,也能够做到提笔不忘字。
事实上,要想克服“提笔忘字”并不难,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比如,每一天,我们都可以抽出十来分钟,拿出纸和笔,用心写几段话;若是无话可写,那也不要紧,随便找一篇文章,抄上几段即可。如此养成习惯,怎么还会提笔忘字呢?
但遗憾的是,尽管有高达98.8%的受访者曾经提笔忘字,但在这些受访者中,愿意每天静下心来用纸笔写上十分钟的人,恐怕少而又少。这就表明,提笔忘字的情况还会长期存在下去,甚至更加严重;这种现象,无疑令人十分担忧。 ※郭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