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落榜生的华丽转身
时间:2013-07-05 A+   A- 举报

每年高考过后,都有些考生落榜。有人觉得落榜是一种不幸,因此情绪消沉。其实,落榜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波折,并不能决定一生的命运。古人科考和现在的高考差不多,也常有落榜之人。其中有不少人落榜后,重新定位自己的方向,华丽转身,同样取得了成功。

我国明代最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年幼时天资聪颖,十几岁时考取秀才功名。但在随后的三次举人科考中,却名落孙山。三次科考,九年时光,却没有博得一个功名。李时珍决定放弃科考,投身医学,潜心研究医药。他博览先人留下的医书,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各地医者,历经27年,完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清朝的蒲松龄,19岁时考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众人都说他将来必定会考取更大的功名。但在后来考举人、进士时,他却屡试不中。后来,蒲松龄放弃了科考,寄情于散落民间的离奇古怪鬼魂故事。他在瓜棚下以茶水换故事,到处搜集民间的灵异故事,编辑成册,这才有了传诵至今的《聊斋志异》。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也是一位落榜生。不过他和别的落榜生不一样,他因参加科考时,迫切希望考取功名,竟然想到购买考题作弊。此后,因东窗事发而被剥夺了考生的资格,永远无法再踏进科考的考场。唐寅受此打击,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之情,转而把情感投入到作画之中,进而爱上了作画,反倒练就成一代名画家。

元末明初的沈万三,家境殷实,父亲寄希望于他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然而,事与愿违,沈万三百般苦读,屡试科考却榜上无名。无奈之下,他转而跟随父亲学习经商,在商界里经营得风生水起,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连明朝新帝朱元璋都向他请求资金资助。

现在,在全国大型超市都可以见到王致和牌的豆制品,其鼻祖王致和也是一名落榜生。清朝康熙八年,王致和兴致勃勃地进京赶考,不想却与功名无缘。落榜的王致和付不起回家的路费,不得已在暂住处做起了豆腐,沿街叫卖以换取回家的路费。时值夏日,天气非常炎热,每天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就会变馊,这是他最担心的。他把剩下的豆腐切成小块,晾晒一下,腌在坛子里。几天后,他打开坛子,一股臭气扑鼻而来。他把豆腐拿出来尝尝,臭中却有些香气。于是,王致和的臭豆腐从此诞生,他也成就了几百年的老字号。

古往今来,落榜并不可怕,换个方向努力奋斗,人生照样精彩。    ※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