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屈原
时间:2013-05-24 A+   A- 举报

又是五月端阳,屈原的光辉形象总在脑海中萦绕,愈思愈深,挥之不去。我想起了滔滔东去的汨罗江,想起了汨罗江畔那个踽踽独行的身影,想起了屈原被流放后在汩罗江与渔夫意味深长的对话——

渔夫:“子非三闾大夫欤,何以至斯?”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尘埃乎?”

渔夫的激问,屈原的回答,表现了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屈原作为楚国的三闾大夫,身居高位,忧国忧民,为国家和社稷的利益着想,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以一个士大夫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竭力劝说楚王要合纵抗秦。而楚怀王这个昏君却听信奸臣的谗言,将屈原撤职流放,结果昏君楚王成为秦国的俘虏,国家也随之灭亡。屈原在流放的地方,心情悲痛万分,悲愤地发出天问,给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壮丽的诗篇,最后抱石投江,与国家共存亡。屈原啊,你为什么那么倔,你大可装聋作哑,明哲保身,过上晨钟暮鼓、唇齿留香的生活,或者像陶渊明那样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然于世外桃源;或者行吟于山水间,到长江唱一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到黄河吟一首“黄河之水天上来”。但你没有这样, 却昂着高贵的头颅,还在作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努力,带着自己崇高的信念投向汩罗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了永恒的丰碑。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环境里,屈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尘埃”,却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正直无私,“深思高举”,于古于今,都难能可贵。这也正是屈原高风垂世、名芳千古的缘由。

与屈原相比,当今有些党员干部,就是缺乏这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品德和刚正不阿、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殊死斗争的坚强精神。他们尸位素餐,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一旦遇到腐败的情况,或同流合污,或随波逐流,或见风使舵,或阿谀奉承,自觉不自觉地加入腐败的行列。也有的装聋作哑,明哲保身,只讲“独善其身”,不愿或不敢或不屑与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纵容了腐败,助长了腐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骨中缺“钙”,得了软骨病,缺乏“免疫力”,而不能像屈原那样刚正不阿。主要表现,一是受从众思想的支配,你腐败,他腐败,我何尝不能腐败。于是产生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不捞白不捞,白捞谁不捞”等错误思想,看别人学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本来不腐败的领导干部就与腐败者同流合污或随波逐流而成为腐败者;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虽然贪污、受贿等大腐败行为不敢犯,但吃喝玩乐等挥霍公款的腐败行为屡屡再犯。二是一些有较长工龄和党龄的同志,受党教育多年,前半生廉洁自律,后来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律不严,加上监督不力,老马迷途。而另一些人往往上任之前就挖空心思,跑官要官,一旦上任就迫不及待地腐败。近几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查处的腐败典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有道是:“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欲望过高,就会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假如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像二千多年前的屈原一样,做到“独清”、“独醒”又何至于栽倒呢?又假使他们能够像屈原那样敢于斗争,誓死不同流合污,以死来保全堪与日月争光的高风亮节,那腐败也就成不了气候。

千年的《离骚》还在吟唱着,千年的江水还在汹涌澎湃着。诚然,我们这个时代自然不能与屈原那个时代相提并论,但屈原那种志洁高雅的精神仍然值得当今之人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大家都像屈原那样正直无私,“深思高举”,“上下求索 ”,我想我们这个社会的风气一定会彻底变好。                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