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面对惨败,清流派“口水抗日”进入高潮。作为打李先锋,除了参与集体讨伐外,张謇还独自奏了李鸿章一本,强烈要求皇上削夺其北洋大臣的职务。
这篇讨李檄文一出,群情激奋,直接导致了李大学士的暂时下台。但不久后的一场暴雨,浇灭了张状元朝堂论战的激情,让他从书生意气的亢奋中彻底清醒。那天,张謇随文武大臣去迎接从颐和园回宫的慈禧太后。当日恰逢暴雨,路面积水一二尺深,文武百官一个个匍匐路旁,衣帽尽湿,顶戴上的红缨流下鲜红的水,其中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臣。而慈禧乘轿子经过时,却视若无物,连轿帘也没掀一下。这件事给张謇很大震撼,让他心寒,退隐之念由此而生。
正在这当口,张謇父亲病逝,他马上请假回家。丁忧在家的新科状元,心情很沮丧:“既成进士而父见背,不及视含殓,茹为大痛,国事亦大坠落,遂一意斩断仕进!”不做官,又能做什么?在乡间小路上,面对朝日夕阳,张謇在苦苦思索着。
1895年夏天的一天,洋务派干将、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张之洞来信约张謇去江宁(南京)面谈洋务。12月,张之洞正式委任张謇“总理通海一带商务”。因南通棉花“力韧丝长,冠绝亚洲”,棉纱销路旺,张謇下决心先在通州办棉纺厂。在唐家闸选定厂址后,张謇为纱厂取名“大生”。